六六闪读 > 言情美文 > 踏乡记之叹流水兮 > 第62章 看花玩月特分明

第62章 看花玩月特分明

推荐阅读:剑帝寒门崛起校花的贴身高手清都仙缘刀光如月映九州我在诡异世界谨慎修仙巨门卷老子是全村的希望医路坦途我们反派才不想当踏脚石


        清婉抬起头,却见是纪绪的那匹大白马救了她。
此时就听甄友乾在水里一个劲地喊:“大白啊大白,你可不能只救女的,不管男的呀!你可知,我也不会游泳。再说了,当初是我收留了你和主人,在我家吃香的喝辣的。现在,你可千万不能忘恩负义啊!”
清婉有气无力地指了指池塘,示意白马去救他。
白马慢腾腾地又走到了池塘边,一甩头把脖子上的绳索递给了水中的人……
【一】《芳闺十胜》佚名.诗
甄友乾上岸后,也趴在池塘边喘息。
过了片刻,对清婉说:“你快脱下衣服,我给你洗洗,晾干了,我们好回家,否则回到家里,你姑看你湿漉漉的,我无法解释……”
清婉背过身去,脱起了外衣,说道:“你会洗么?”
“怎不会!当年我和甄环来到大都,人生地不熟的,又没有亲戚可以投靠,只能自己过活,妹妹是大家闺秀,什么也不会,洗衣做饭只有我这个当哥哥去做。”
清婉转身把脱下的外衣递给了友乾。
友乾的眼神一亮,说道:“呵,清婉,你的腰肢为何还这么细呀,哪像是生过孩子的人?”
“呀呀呀!啥生过孩子,别哪壶不开提哪壶……”
友乾顺口吟了一首赞美清婉杨柳细腰的诗:
“娇柔一捻出尘寰,
端的丰标胜小蛮。
学得时妆宫样细,
不禁袅娜带围宽。
低舞月,紧垂环,
几回云雨梦中攀。”
“什么时候了,还拽文,快去洗衣吧,没见俺没衣服穿么?”
“穿我的吧!”
清婉转身去大石上,拿过友乾的长衫,披在了自己的身上。随后,又回到了友乾的身边。
友乾说:“你来干嘛?自己找地方玩去!”
“我从来没见过大男人洗衣服。”
“这有什么好看的。”
“我姑都骂过我好多次了,说我连个衣服都不会洗,我来跟你学学吧!”
友乾坐在溪边的一块石头上,像个小媳妇似的埋头洗着衣服,“这你不必学,以后,你的衣服都由我来洗。”
“说什么笑话,你的衣服还不知由谁洗呢!”清婉爽朗地笑。
迷人的笑声吸引了友乾,友乾回头张望。
只见清婉穿着他的衣服,站在那里,也不系带,随意地露出自己的锁骨和一点儿内衣。男人那宽大的长衫,更凸显出清婉的娇弱……友乾那大男人的保护欲便油然而生,恨不得把她含在嘴里,又生怕其他东西伤害到她。
友乾的小心脏是一阵地乱跳,感觉清婉是套在他长衫之下的,那个走路迷失的小公主,让人忍不住地想抱起她,感觉只有放在自己的怀里才是最安全的……他不由得站起身,痴呆地走向了她……
清婉后退了两步,问道:“你又怎么啦?”
听到清婉的问话,友乾才回过神来,尴尬地笑笑,“我,我去马背上取块香皂。”
“香皂?什么香皂?”
“就是‘香胰子’。”友乾去马褡子上取出了一块用漂亮画纸包裹的一块东西,递给了清婉,“你闻闻,香不香?”
清婉放在鼻下嗅了嗅,说道:“真香,这东西叫香皂?好干什么用?”
“洗衣服,洗脸用啊!”
“哪来的?”
“艾诺利亚[即意大利]带过来的。”
“哪儿?”
“就是在我们的西边,日落之地,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几乎到了天边尽头的一个国家。”友乾又坐了下来,继续洗她的衣服,“哎,你把内衣也脱了吧,我一起给你洗洗,用这香胰子洗它,一定很香。”
“呀,这那行~”
“怕啥?你穿我的衣服挡着呢,我又看不到……”
“不是怕你看,我是说,怎舍得用这么好的东西洗衣服,留着洗面多好!”
“没关系,等我那个艾诺利亚[1]朋友再来,一定给你带更多的香胰子。”
“他们住在天边,来一次多不易啊!哎,他们是如何找到我们这个地方的?”
“噢,”友乾一边洗着衣服一边给清婉讲起了故事:
“听我那朋友说,他那里有一个叫马可破锣[马可.波罗]的人,他父亲是一个商贾,经常去国外做买卖,他父亲来过我们这里好多次。回到家乡后,便把来大中国[2]的所见所闻,告诉了自己的儿子‘破锣’。
这‘破锣’也颇有心,把父亲在中国的这些经历全部整理出来,写了一部名叫《马可波罗游记》的传记。这部书,让他狠赚了一笔。
在这部书里,‘破锣’介绍了很多关于中国的东西。由于他的描写特别生动,很多艾诺利亚人看完书后,都把中国当做一个美丽的童话,特别希望自己在有生之年来中国一次。于是便纷纷学习汉语,又约好了自己伙伴,搭伙结伴地来到中国。
来之前,他们想,中国什么也不缺,带点儿什么礼物好呢?
他们那个穷地方,哪有什么好东西可带。心想,只有这香胰子还能拿的出手,便都大包小包地带着这香胰子来到了中国。
我这朋友,一共带了五十块这样的香胰子。可都被我那帮‘狗杂碎’的朋友给抢走了,说是送给他们的相好,只剩了这两块,我拿来给你……
本来清婉听得挺高兴的,不知哪句又说错了,当即翻起了脸,说道:“我不要!”
友乾纳闷道:“为何不要?这么好的东西。”
“你还是拿去送给你的相好吧!”
“呵,我哪有相好……”友乾赶紧闭嘴,低着头只顾洗衣服。
说是不要,可清婉却紧紧地攥着那块香皂,也不舍得给友乾洗衣服用,而是重新包裹好,放进了马背上的马褡子里。
友乾看到清婉确实喜欢这香皂,心里由衷地高兴。
【二】《美女篇-上阙》曹植.诗
柔条纷冉冉,叶落何翩翩。
攘袖见素手,皓腕约金环。
头上金爵钗,腰佩翠琅玕。
明珠交玉体,珊瑚间木难。
罗衣何飘飘,轻裾随风还。
顾盼遗光彩,长啸气若兰。
放好了香皂,清婉又抚摸起白马的鬃毛,感谢它的救命之恩,一回头,却见友乾光着个屁股正在大石头上晾晒着衣服,便大喊:“呀,你怎么不穿衣服!”
“我的衣服不是在你身上穿着嘛!”
“裤子来?”
“裤子不是湿了,洗了,晒着么?”
“你,你赶快找点东西遮遮。”
友乾顺着小河一直往南跑,到大湖里采了片大荷叶子,揪去中心部分,套在自己的腰上,提溜着荷叶上口的两端,又朝清婉走来,问道:“你看这样一挡,还行吧?”
看着友乾像个原始人,清婉忍住笑说:“你不是有腰带么,干嘛不用?用手提着,多累!”
“哦~”友乾来到了大石上,取过了自己的腰带,系在了腰上,又对清婉说:“回来的时候,看到那边有棵桑葚树,桑葚又大又红,走,我带你去摘着吃些。”
清婉跟着友乾来到了河边的桑葚树下。
只见这棵桑树并不高,桑叶下是那一颗颗三五成聚的桑葚,在风中微微颤动,很是诱人。桑葚早已熟透,紫红紫红的,几乎成了黑色;沉甸甸的,压得枝条垂下了头。
“来,我抱起你,你上去采。”说着,便抱起了清婉。
清婉也让其抱着,伸着双手,去采摘那些桑葚。
桑树的枝条柔柔的垂摆,采下的桑叶翩翩飘落。
“你采桑葚,摘那些叶子干嘛?”
“它挡了我的视线,我不摘掉,哪知桑葚在哪儿?”
清婉抬起双手寻找着桑葚,那顾及露出来的腕似白莲藕的手臂,洁白的手腕上戴着金色的手镯;不知何时她又盘起了秀发,插着雀形的金钗;从衣服缝间,隐约可见她腰上佩戴的翠绿色玉石。
清婉只顾采得桑葚往自己小嘴里塞,有时采得大的,也送到友乾的嘴边。友乾赶紧张开大嘴,含住桑葚,还轻轻地咬她的玉指。
“呀,呀,呀,看准点儿咬~”
看着清婉回首顾盼的迷人光彩,以及那长长、轻轻地抒气仿若兰花的芳香,友乾再一次陶醉了……
清婉想把被友乾唾沫弄湿的手指往衣服上擦擦。
友乾立刻制止道:“哎,可不能往衣服上擦,桑葚的颜色弄衣服上,可是洗不掉的,若让你姑看到,岂不又是一顿好骂!”
清婉翘着“兰花指”问:“那咋办?”
“擦我脸上吧,我的脸不上色。”
清婉“噗嗤”一声笑,“什么不上色,是你脸皮厚吧!”说着,便伸出那玉雕般的指头,胡乱地在那张国字脸上擦了个干净。
友乾看着那指尖如笋的纤指在自己眼前晃悠,便吟诗赞道:
“春葱玉削美森森,
袖拥香罗粉护深。
笑燃花枝能索巧,
更怜留别解牵襟。
机中字,弦上音,
纤纤红用漫传心。”[2939字]
————————————
注释
[1]艾诺利亚
艾诺利亚就是今天的意大利,在古时还称过“艾诺利亚”、“艾斯佩利亚”和“威大利亚”。
意大利这个名称是源自于希腊人传入的奥斯坎语而来,后因语言变化“威”音变“意”,即称“意大利、意大利亚”,意为“小牛生长的乐园”。又有人说,“意大利”名称是由该国一个古代部落首领的名字演变而来的。
在旧石器时代就已有人类在意大利这片土地上生活。伊特鲁里亚、大希腊是欧洲文明古国。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曾经统治世界的一部分达数个世纪,为后世留下深远的影响的贡献。意大利也是文艺复兴运动的摇篮。经过长期的分裂后,意大利终于在19世纪成为一个统一的国家。
“意大利”这个名词第一次出现是在希腊作家Erodoto的作品中,根据当时一位叫安条克的历史学家,Italia从前只有用来称呼现在南意大利部分地区的名称,本指亚平宁半岛南部古布鲁蒂姆地区(现在的卡拉布里亚);不久后,Italia已经可以视为意大利部落Oenotria的同义词,也可以适用于其他地区。希腊人逐渐使用“意大利”这个名称来称呼一个更广大的地区,意为“日落之地”。但是直到罗马人征服整个半岛以后,意大利这个名词才适用于整个亚平宁半岛。原意后来引申为居住此地之人。
意大利这个国家,在元朝时期就被中国人所熟知。
那是因为意大利出了个马可.波罗,他写了本《马可波罗游记》的书在意大利非常畅销,据说欧洲人想了解中国就得先通过他的游记开始。
在他的书里面,中国就是一片乐土,而且还蕴藏了很多财富。由于他的描写特别生动,很多欧洲人看完书之后。都把中国当做童话里的世界,他们特别希望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去一下这个地方。当从这一点上讲,元朝的统治,并不是像明朝人说的那样不堪。
据说,马可.波罗来过中国,还在中国做过官。但从这部书的记载当中,有很多地方都是比较可疑的:
元朝的时候,欧洲正是意大利各个城市的贸易蓬勃发展的时期。
在1282年,当时的比萨舰队被全部摧毁了,同时也俘虏了一大批奴隶。在被俘虏的人中,就有一个叫做鲁斯蒂谦的人,他被关进监狱中,长达十多年,之后还与另外一名俘虏在狱中结实,做了很好的朋友。他为这名狱中好友,亲自执笔写下了一个他狱中所讲的故事,也就是后来的关于马可波罗的游记了。
在他的这部游记描述中,到底是他自己的真实的记忆,还是有一些市井传言呢?这个我们至今无法求证。我知道大多数人希望这些事都是真实的,但是我很遗憾的告诉大家,有五个原因可以证明:他很可能没有来过中国。
第一个原因,马可波罗曾经自称他到达中国,居住了长达17年,并且自己深受当时的忽必烈的重用。但是这些事情,并没有在我国的历史记载中找到,没有任何对他的描述和记载,如果他真的受到重用,担任要职,怎么会没有任何记录呢?他曾经说自己在扬州做了三年的官,而在当时此地的官方目录中,也根本找不到任何关于他的记录。要知道,当时在此地的所有官员,都是记录在册的,至今也有详细的名单,如果他真的当过官,不可能没有他的名字,可见他这些描述并非事实。
第二个原因,书中他曾经说自己从东方带回了数不尽的财宝和奇珍。让自己一夜暴富,成了威尼斯最富有的人。事实上他并没有带回任何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物件,至今在威尼斯当地的博物馆中还收藏着的一个以他命名的白色瓷罐,被认为是中国的物件,实际上是德化白瓷,制造于十四世纪,和马可波罗没有丝毫的关系。而他所带回来的大多数是一些波斯的货物。
第三个原因,他的书中曾经描述过,说忽必烈亲自写信给教皇,当时的教皇也亲自回信了,由他亲自传递的。若是真实发生过,这么大的事情,按说应该有专人负责记录过程,但是事实上,这件事同样也不能在史书的档案中找到相关记录。
第四个原因,就是他曾经说过,当时的蒙古军队久久攻打不下襄阳,所以他就特地献出了一个庞大的抛石机,帮助他们战斗,有了这个机器的助攻,他们最终成功把襄阳给攻打下来。
这件事甚至在金庸的小说神雕侠侣中也有提及。但是,事实上在1273年,攻打襄阳的时候,马可波罗并不在中国境内。自然抛石机也不会是他献出的。并且在史料中有记载过,抛石机器是由一个来自西域的人制造的,并非是马可波罗。
第五个原因,从始终中在他的游记中都没有提及过关于中国的一些元素,比如茶文化,中国的建筑,包括长城、使用的筷子。这些细节都没有提及,不太像是真正在中国居住过十多年的人。
所以马可波罗到达过中国吗?显然并没有。
而关于书中的一些描述,恐怕只是他的想象力和一些市井传言。也许他只是把自己的想象和很多流传的精彩故事融合在了一起,才有了这部游记。
也就是说,马可波罗并没有亲身经历,也没有到达过中国。
[2]中国
“中国”一词的出现,最早见于西周初年的青铜器“何尊”铭文中的“余其宅兹中国,自之辟民”。
西周初年,中国两字指的是皇帝的京畿地区,后演变为黄河流域黄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区,中国以外则称为四夷,所谓“天子有道,守在四夷”。因为西周实行分封制,君王居住在周边分封国的中间曰中国,四夷是居天地之偏者。
后来秦始皇统一六国,认为秦朝处在天地的中间,故也称中国。同时,又以“华夏”、“中华”、“中夏”、“中原”、“诸夏”、“诸华”、“神州”、“九州”、“海内”等的代称出现。
元朝之前,“中国”还不是专属的国号,只有在南北朝时期,南朝自称为“中国”。在另外一些社会开放的王朝,如汉唐时期,外国人称中国人是汉人、唐人等。
但在这个时期,我们的东临小日本倒是有一个地方叫“中国”,这个地方就是日本的西部地区,是由山阴和山阳两道地区组成的,这一个地方的人口,现在还没有中国一个市的人口多,仅仅只有几百万的人口,土地的面积也很小。
那个时候日本很崇拜唐朝,不仅学习了唐的文化也引进了唐的很多东西。他们将岛国分成了三部分,由远到近分别取名叫选国,中国和近国。按他们的说法,日本的中国是因为位置在国家中间所以才叫的“中国”。
日本人不仅偷取了中国之名,而且连饮食习惯和生活起居也几乎是照搬中国的模式,甚至连街上的商店的招牌也都是一模一样。
到了元朝,成吉思汗打遍天下无敌手,以至于国土幅员辽阔,世界都是大元朝的附属国。并且在西北边又有自己子孙管理的四个汗国捧着,东南也被朝鲜、日本和越南等附属国供着。所以,那时的人们便称自己的祖国为“大中国”。
朱元璋称帝后,就正式将“中国”两字称为了国号,并对内对外都自称中国。
但俄罗斯人曾经称我们为“契丹”,其原因是五代十国后辽王朝政权在北方建立了起来,存在了200多年,影响深远,俄国人误以为“契丹”就是中原王朝,“契丹”也就成为了古中国的一个称呼。
另外,古印度称呼我国为“震旦”,“震”的意思为“东边”,“旦”指的是太阳升起的地方,“震旦”即东方的国度。
古希腊称我国人为“赛里斯”,起于蚕与丝的本意。除了这些称呼外,其实还有一个高贵又霸气的名字,却鲜有人知。
这个名字为“桃花石”,是古代中亚人对古中国和汉族人的称谓,对于“桃花石”名字的来源则有两个说法,一说“桃花石”为“拓跋”的对音,南北朝时期,拓跋氏在中国北方建立起了强大的北魏,影响甚广,对中亚地区也有很大的影响。
还有一种说法是源于唐朝,众所周知,盛唐时期对整个世界都有很大的影响,现今唐人街在多个国家也都存在,唐朝时期建立的《阙特勤碑》、《毗伽可汗碑》等碑文也都出现了“桃花石”的称谓。
不过实际上,“桃花石”这个称谓在隋唐之前就出现了,但由于国力的强盛,社会的开放,国人走向了世界,外国人也来到了中国人,世界各国也都认识到了中国,欣赏于中国,甚至对中国充满了向往,于是“桃花石”这个称谓并流传开来。
追溯我国对世界的影响,早在西周时期,我国就出现了“万国来朝”的景象,“华夏”一名也最早出现在西周,华指的是汉服,夏指的是行周礼的大国,所以中国自古就有“礼仪之邦、衣冠上国”的美誉,《左传》记载:“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至于中国人自称是华夏子孙,则与炎黄两帝有关,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融合后也就成了华夏部落。
再说一说中日间的名字之争。
根据日本方面的说法,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前,中国的政权是依朝代名命名(如大清国),直至中华民国的出现才开始固定“中国”在大陆的官方使用;而在此之前的日本已经有“中国”一名来形容本州西端了。因为中华民国的出现,使日语中的“中国”一词的写法和读法也可同时表示邻国的中华民国。
在日本二战前的社会,一般会把非日语地区用当地称呼方式发音表达,或以欧美人对各国的称呼之发音作为转化成日语译音,故称呼中国大陆为:“シナ[(音)支那)]”,即中国的英文国名:“China”的译音。
战后的日本才开始接受“中国”一词,而且在近代随着有更多日本人到中国大陆旅游工作,“中国”一词几乎完全取代日本的“中国地方”,就指中华人民共和国。为表两个“中国”的区别,他们常以山阳山阴地区作为日本中国地方的称呼。
    喜欢踏乡记之叹流水兮请大家收藏:(www.663d.com)踏乡记之叹流水兮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16/16855/994211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16/16855/9942119.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