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闪读 > 言情美文 > 踏乡记之叹流水兮 > 第130章 蓼茸蒿笋试春盘

第130章 蓼茸蒿笋试春盘

推荐阅读:剑帝寒门崛起校花的贴身高手清都仙缘刀光如月映九州我在诡异世界谨慎修仙巨门卷老子是全村的希望医路坦途我们反派才不想当踏脚石


        纪绪是家里的独子。
小的时候,他就经常问母亲,能否给他生个小弟弟,好陪着他一起玩儿。
母亲总是告诉他,“这事呀,需要和你爹商量一下。”随之,总是叹息一声,“哎!你爹远在西域做生意,不知今年春节能不能回来?”
纪绪却说:“您不会写封信,告诉我爹一声?”
母亲笑道:“这种大事,怎能写封信就能解决?这都要当面商榷的。”
就这样,十多年过去了,也不见父母商量出个结果来。
自从认识了清婉,见到清婉如此多的姊妹,可把纪绪羡慕坏了。
清婉就安慰他说:“你就把我和暮羽当成你的亲姊妹吧!”
纪绪也是实诚,他还真把清婉姐弟俩当成自己的亲人看待了。
【一】《过卢北山子俞尝新酝作》陈藻.诗
白秫新收酿得红,
洗锅吹火煮油葱;
莫嫌倾出清和浊,
胜是尝来辣且浓。
纪绪不停地给暮羽往碗里夹着煮好的羊肉,暮羽就美美地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
友乾端起一杯滚烫的透着芳香的高粱酒说:“看着这杯红殷殷的酒,心里就是一个字——美。”
纪绪道:“更美的是,这一锅火辣的小火锅,不用分辩清浊之色。”
杰克逊却说:“美的是你们,我可不美!这么辣,叫我怎么吃?”
“嗨,把这事儿给忘了。”纪绪又道,“你说本家,怎么想的,她这是让你吃呀,还是不让你吃呀?不过,虽然如此,你也应该感到心里很美!”
暮羽吃的个满口郁腮,说了句,“他又捞不着吃,只能看着我们吃,哪来的心里很美?”
“哎~”纪绪一本正经地说,“最美的莫过于这种热切切、火辣辣的一家人的气氛。”
杰克逊道:“对,我就是气愤!”
友乾夹了一片羊肉,放进锅里涮了涮,放进嘴里嚼了嚼,笑眯眯地说:“如此的美味!不过,就从‘会吃’这一点上讲,说不定蒙古人还真是炎黄子孙。”看着杰克逊瞅着火锅是一脸的愁云,有意捉弄他道,“可不像有些人,就知道箍着根羊腿啃,你们说,这与没有退化利落的野兽有什么区别?”
杰克逊知道友乾又在借着饮食习惯耻笑他,也不去与他分辩,转身和纪绪聊起了天,问道:“先生,按您的说法,这蒙古人就是箕子去朝鲜时,留下来的那些老弱病残啰?”
“对呀!”纪绪说,“不过,你不要小看那些老弱病残,他们可都是殷商贵胄、皇室子孙。
当攸侯喜领着他们往大东北迁徙,经过燕山地界的时候,这群人就在私下里讲:燕国之地,本就是我们殷商族群的发源地。
队伍中的老者便对攸侯喜说:他们想留下来,经营自己氏族的兴起之地。
攸侯喜本就想丢掉这些包袱,就对全体殷人讲话说:想要留下来的,尽可以留在此地。燕山对于周王朝来说,根本是鞭长莫及。
于是,五六万之众的殷商人就留在了燕山以北。”
杰克逊问:“后来呢?”
纪绪说:“攸侯喜带领着剩下的二十万壮汉继续迁移。”
杰克逊道:“我是说,那五六万殷人。”
“这群人就是后来的东胡人。”纪绪说,“据史料记载,汉朝时期,东胡人被匈奴的冒顿单于击败了。他们退居乌桓山和鲜卑山,分为乌桓和鲜卑二族。
三国时期,乌桓族被曹操征伐之后衰落,鲜卑一族崛起。
在西晋时期,鲜卑主要分为段部、慕容部、拓拔部、柔然部等。其中,柔然与南北朝时期统治中原北方的北魏拓拔氏多次交战,但最后剿灭他们的却一些突厥系民族【1】。
败退后的柔然人,又分为南北两支:南支逃到辽河上游,成为契丹人的祖先;北支逃到雅布洛诺夫山脉以东、外兴安岭以南的地区,就是室韦的祖先。
《旧唐书》中有‘蒙兀室韦’,‘蒙兀’与‘蒙古’是同名异译,在蒙古语中意为‘永恒的火焰’。蒙古诸部中,东蒙古——那些来自室韦诸部的,就是成吉思汗家族的嫡系后裔。”
【二】《示儿》陆游.诗
仿佛找到了出气口,杰克逊说:“既然你们是同一个祖先,蒙古人为何要把你们的地位放在最底层,反而,我们这些西方人却骑在你们的头上……呵呵,这往哪儿说理去!”杰克逊有些得意洋洋。
“这不奇怪,就像我们家的大黄狗,它现在的地位比我都高,就因为它的主子是于家嫡子,是吧,暮羽?”友乾说着,顺手给暮羽夹了一些涮好的羊肉。
暮羽只顾得吃,哪还顾及他们说些什么,只是一个劲地点头。
纪绪却“噗嗤”一声笑了起来,“世叔说的好没道理,杰克逊怎能和……蒙古人压制汉人,并不是要看低我们,相反,他们是害怕我们。”
杰克逊不屑地说:“你们汉人都被人家打败了,呵,害怕你们,谁信呢?”
“当然,他们不是怕我们这群人,而是怕我们的文化。”
“文化?文化有什么可怕的?”
“亚瑟,文化是一个民族精神的核心,也是一个民族的魂灵,”纪绪一指喷涌的泉水说,“更是一个民族力量的源泉。”
“这有什么用?”
“自古以来,有多少人侵占了我们的家园,杀害了我们的同胞,但始终没有泯灭我们的文化。汉文化是人类历史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化。它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极强的包容性和凝聚力。”
杰克逊问:“这有什么用?”
“你是不就会这一句?”
“不是,我是请教您呢!”
“可听你的语气,不像是请教,倒有些不屑。”纪绪白了杰克逊一眼。
杰克逊讪讪一笑。
“就你这种思想,还想研究中国文化?”纪绪端起眼前的那杯高粱酒一饮而下,说道,“在几千年的历史中,汉人在多数时间里都是受到外夷的侵扰和欺辱,但是,到后来,我们的版图却是越来越大,汉人总是越杀越多,你知道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吗?”
杰克逊摇了摇头。
纪绪说:“自西周起,追求大一统便渐成中国政治文化的核心内容。先秦诸子虽论难诘驳,势若水火,但政治理想,却都归宗于‘大一统’。
墨家的‘尚同’与儒家的‘大同’,目标是完全一致的;孟子更明示天下要‘定于一’;荀子不但要‘一天下’,而且还要‘一制度’,‘风俗以一’,‘隆礼而一’。
秦汉以后,大一统思想被推崇到了‘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的高度,并浸润了中华各民族共同的理念和价值取向。
在华夏历史上,将统一的朝代称作‘治世’,而将分裂的时代称作‘乱世’。在任何时候,制造分裂的言论和行动,都要受人唾骂而成为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南宋史学家陆游,有《示儿》一诗。
诗中说道: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这首诗,表达了一切爱国者共同的‘大一统’情结。
正是因为汉文化具有追求大一统的驱动力,中国的历史才分裂的时间短,统一的时期长。”
“我也研究过你们的历史,知道‘五胡乱华’是怎么回事儿,胡人三年的时间就杀死了800万汉人,还有……”杰克逊放低了声音说,“听说,忽必烈在攻打南宋时,杀了你们1800多万汉人……”
纪绪推开了杰克逊,说道:“这里也没有外人,干嘛鬼鬼祟祟的?”
杰克逊道:“我不是怕,我们里面有蒙古人么!”
“有,也是纪公子,我们这些人当中只有他是双趾甲。”友乾笑着摇了摇头,“就你这智力呀,还出来混……”
“哪有那么多蒙古人,”纪绪说,“甄叔与我都是四川人,仅仅成都一城,就屠杀了我们至少140万人。”
杰克逊问:“他们为何如此地嗜杀?”
“无非想统治世界。”
“先生,若是成吉思汗或者忽必烈活着,他们能统治世界?”
“不能!再说了,世界不是来统治的,而是要引领。”
“谁能引领世界?”
“能引领世界的只有两种人。”
“哪两种人?”
“一种是以耶稣基督为首的蓝帽回回[犹太人],另一种是以孔孟之道为正统思想的汉人。”
“为何是这两种人,而不是其他?”
“因为蓝帽回回人聪明,而汉人智慧。”
杰克逊问:“我们呢?”
暮羽抢话说:“你们一根筋。”
杰克逊指着暮羽说:“你,一个孩子,知道什么是一根筋。”
暮羽说:“怎不知道?就说这涮羊肉,你嫌辣……”
杰克逊不服气,“就是辣么!”
暮羽告诉他,“你不会,找碗热水来,把辣肉放清水里洗一洗?”
“洗一洗?”
小仆赶紧给杰克逊倒上一碗热水,杰克逊夹了一块辣肉,放进水里洗了洗,放进嘴里一吃,还真不错,笑道:“哎,微微有点辣……”
友乾说:“怎么样,和我们这些智慧之人在一起,很快,你的智力就达到四岁半了。”
杰克逊问:“为何是四岁半?”
友乾告诉他:“人家暮羽今年五岁,你不是还不如他么!”
杰克逊道:“是啊,我怎么就没想到,还真是‘一根筋’……哎,你们不是说日本人一根筋吗?我可不愿和日本人同类。”
友乾笑道:“日本人‘没有筋’。”
————————————
注释
【1】北方游牧民族
历史上,与中原王朝打得你死我活的北方游牧民族,到底是不是炎黄子孙?
(1)东湖人
《山海经》载:“有北狄之国。黄帝之孙曰始均,始均生北狄。”《晋书》中说,“昌黎棘城鲜卑人也。其先有熊氏之苗裔,世居北夷,号曰东胡。”这里说的昌黎棘城,就是辽宁的义县。所谓的“有熊氏之苗裔”,就是黄帝后人的意思。
相传,黄帝元妃西陵氏,号嫘祖,生子三人:昌意、玄嚣、龙苗。
长子昌意,降居若水,娶蜀山之女昌仆,生子三人:长子名乾荒,乾荒生颛顼;次子名安,居西土,其后裔为李氏;三子名悃,迁居北土(即在滦河中上游及其东北部)。
这些生活在滦河中上游及其东北部的这些“悃”的子孙后裔,最后形成一个部落联盟,它包括了许多族属相同而名东胡族号不一的大小部落,和匈奴一样,同属北方游牧民族。
据《史记》记载:“在匈奴东,故曰东胡。”公元前5至前3世纪,东胡各部还处于原始氏族社会发展阶段,各部落过着“俗随水草,居无常处”的生活。也就是说,东胡,并非东胡族人自命之名,因匈奴人自称胡人,所以中原人便把活动在匈奴之东皆称为“东胡”。由此代代沿传,东胡便成为活动在那个地区的部族之名了。东胡是包括同一族源、操有不同方言、各有名号的大小部落的总称。
(2)匈奴人
根据《史记》和《汉书》记载,匈奴的先祖是夏王朝最后一个国君“桀”的儿子——淳维,其母就是著名的亡国妖女妺喜。
在商汤灭夏后,夏桀和其族人被商汤放逐而死。桀死后,淳维将其父的妾女收纳,带着族人北迁,与山戎、殓允、薰粥等部落居住。最后,他吞并了其他部族,成为了匈奴族。
随着匈奴族的人口越来越多,收益不稳定的游牧生活已经不能满足匈奴人的基本需要。于是,匈奴就盯上了中原,经常来到中原地区抢夺钱粮。在公元前215年,秦始皇派蒙恬击败匈奴,将其逐出河套平原以及河西走廊地区,并开始修建长城阻挡其南下。
楚汉战争时期,匈奴趁着中原混战,匈奴人不断地发展壮大自己的势力,他先是击败了东边的东胡人、北面的丁零人,后又撵走了西边的月氏人,再次控制了河西走廊,西域诸国均向其进贡,势力空前强大。匈奴人贪婪的目光再一次转向中原王朝。
西汉初年,刘邦率军征讨匈奴,反而被围困于白登山,差点被俘。随后,西汉开始向其纳贡和亲,修生养息发展自身实力。70多年后到了汉武帝时期,西汉王朝强盛至极,终于打败了匈奴,重新控制了河西走廊,并将西域诸国正式纳入汉王朝的版图,断掉了匈奴的经济来源,匈奴慢慢开始衰落。
最终,匈奴在和两汉打打和和的百余年间,最终分裂为南北两个部分,南匈奴投降汉王朝,北匈奴遭到其他游牧民族和汉王朝的打击,向西迁移,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中。
据专家猜测,匈奴人就是迁徙到欧洲击败日耳曼人和阿兰人,间接导致西罗马灭亡的匈人,其后裔就是如今的保加利亚的保加尔人。
(3)突厥人
有一句话这么说:“打造一个强大的王朝,除了天时地利人和以外,还需要一个强大的对手。”而突厥人,就是中国历史上最灿烂辉煌的大唐王朝的强劲对手。
关于突厥人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其中:
海右遗黎说(高昌北山说)中记载:突厥人是匈奴人的一支,这一支匈奴人被其邻国所灭,只留下一个十岁的男孩,士兵不忍杀他就将其放过。这个男孩长大后与狼交合,生十子,其后裔就是突厥人。
漠北索国说:突厥人起源于匈奴之北的一个叫索国的国家,他们的一个部落大人名叫阿谤步,生了七十个儿子,其中一子名叫“伊质泥师都”是狼所生,拥有天生的超能力,能呼风唤雨。后来伊质泥师都娶了夏神和冬神的女儿,而且一胎生了四个儿子,每人都拥有超能力,其后裔逐渐演化成突厥人。
不论哪一种起源学说,基本上都认为突厥人是匈奴人的一支,在《北史》和《周史》中记载的突厥人也是属于匈奴的别种。如果真是这样,突厥人也是夏桀的儿子淳维带领族人北迁演变而来的,也属于华夏的一支。顺便说一句,现在很多国家,比如土耳其、哈萨克斯坦等国都以突厥人为其祖先。
(4)鲜卑人
对于鲜卑的民族起源,史学界还没有定论,但基本认为鲜卑为中国古代北方民族转化而来。《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和《十六国春秋》均说,鲜卑就是东胡的余部。
黄帝以土德之瑞称王。鲜卑族谓“土”为“拓”,谓“后”为“跋”,故以“拓跋”为姓,称拓跋氏,意即黄帝德后代。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改革时,率王族改为元姓,其王族之外德拓跋氏遂成为庶姓,仍为拓跋氏,不与皇室同族。
西晋时期,鲜卑人基本上统一了蒙古高原以及北方。在五胡乱华时期,由鲜卑族建立了许多政权,比如北魏、前燕、后燕、南燕、西燕等,他们为了得到中原人的认可,不仅通过汉化来加强自身政权,并且开始了认祖归宗,自认是炎帝后裔的一支,移居到燕山以北居住,也供奉黄帝为其祖先。
有人说,鲜卑人属于商人的后裔,确实属于炎黄子孙。这也解释了纣王的儿子武庚造反被周公打败后,为什么要逃往东北地区的原因了,那毕竟是自己氏族的兴起之地。
(5)契丹人
契丹人曾经也像鲜卑人一样盘踞中国北方,建立了政权——辽,他们也是为了政权的正统性和合法性,称自己是黄帝和炎帝的后裔。
其中耶律俨所著的《皇朝实录》中称契丹为黄帝之后,《辽史》和《世表序》中叙述契丹为炎帝之后。当然这些说法很有可能还是契丹人自己为了巩固统治,自发的认祖而已。
但是追究其根源,早在明清两朝的历史学家们,就已经根据契丹的历史,并诞生了两种起源学说。
第一种说法,契丹人的祖先是鲜卑人的一支——南柔然。根据古鲜卑人分化出了南柔然和北柔然,后来,北柔然又被其同胞兄弟鲜卑人打败,往大兴安岭北端迁徙。而南柔然避居今内蒙古的西喇木伦河以南、老哈河以北地区,以聚族分部的组织形式过著游牧和渔猎的氏族社会生活,慢慢的演变成了契丹人。
第二种说法,古代鲜卑部族的一个支系——宇文部鲜卑,宇文部鲜卑被慕容部鲜卑建立的前燕政权灭亡后,其后裔的一支,叫做迭剌部,在南北朝时发展成了契丹。
不论是那种起源说,契丹人都是鲜卑人的一支,也属于炎黄子孙了。甚至在明代的《施甸长官司族谱》中也记载了“辽之先祖始炎帝”的说法。
(6)柔然人
柔然,亦称蠕蠕、芮芮、茹茹、蝚蠕等,北朝的碑志、杂曲中,往往泛称之为鬼方、猃狁、北虏、北狄等。
“柔然”名号始于车鹿会之自称,而“蠕蠕”之名则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认为柔然智力低下,所以嘲讽他们是不会思考的虫子,并下令全国军民对柔然侮辱性的改称“蠕蠕”。北魏后期柔然以“茹茹”作为自称或姓氏。“柔然”一词,有认为是“聪明、贤明”之意,或认为含有“礼义、法则”之义,或认为源于阿尔泰语的“异国人”或“艾草”等。
关于柔然人的来源,由于史籍记载歧异、简略,有东胡、鲜卑、匈奴、塞外杂胡诸说。如《魏书.蠕蠕传》提及蠕蠕为“东胡之苗裔”、“匈奴之裔”、“先世源由,出于大魏”。《宋书.索虏传》、《梁书.芮芮传》均认为柔然是“匈奴别种”,而《南齐书.芮芮虏传》则以为是“塞外杂胡”,《北史》则仅记载其“姓郁久闾氏”。
柔然最鼎盛时期在约公元410年—425年,其势遍及大漠南北:北达贝加尔湖畔,南抵阴山北麓,东北到大兴安岭,与地豆于相接,东南与西拉木伦河的库莫奚及契丹为邻,西边远及准噶尔盆地和伊犁河流域,并曾进入塔里木盆地,使天山南麓诸国服属。在柔然的发展过程中,逐渐融合其它民族成分。
有的学者认为拜占庭历史上的阿瓦尔(阿哇尔)人,即是被突厥灭亡后西迁的柔然人。而留在漠北的柔然余众逐渐融合于突厥、契丹部落之中。
    喜欢踏乡记之叹流水兮请大家收藏:(www.663d.com)踏乡记之叹流水兮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16/16855/994205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16/16855/9942051.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