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闪读 > 言情美文 > 踏乡记之叹流水兮 > 第177章 残花啼露莫留春

第177章 残花啼露莫留春

推荐阅读:剑帝寒门崛起校花的贴身高手清都仙缘刀光如月映九州我在诡异世界谨慎修仙巨门卷老子是全村的希望医路坦途我们反派才不想当踏脚石


        蒙古女子特喜欢荡秋千。
每年的清明,各个路府衙门都会举办“荡秋千”比赛,婆婆于璐都会借此机会一展身手。可是今年,不知道为何,她哪里也不去,就一直宅在家里,这使得清婉的堕胎计划泡了汤。
【一】《浣溪沙.残雪凝辉》纳兰性德.词
残雪凝辉冷画屏,
落梅横笛已三更,
更无人处月胧明。
我是人间惆怅客,
知君何事泪纵横,
断肠声里忆平生。
这些日子里,清婉虽夜不能寐,但她的饭量却增加了不少。这都是因为肚子里的孽障,拼命吸取营养而让她“现身”出丑啊!
深夜,清婉又饿得睡不着觉了,便爬起来,想去厨房找些吃食。
她轻轻打开了房门,一阵风顺势吹了进来,也吹来了北屋香甜酣畅的呼噜声,清婉的泪不由得奔涌而出。内心忽然感觉,这种畸形的爱情,是否是一个错误?当初,那样决然地放弃了初恋,又是不是一个草率的决定?
清婉又退回到了屋子,从柜子里拿出了一坛“荷花白酒”,打开,独酌了起来。
她一边喝酒,一边喃喃道:
“花开花落花无悔,
缘来缘去缘如水。
花谢为花开,花飞为花悲。
花悲为花泪,花泪为花碎。
花舞花落泪,花哭花瓣飞。
花开为谁谢,花谢为谁悲。”
在这个风雨飘摇的夜晚,清婉是更加想念修染表哥。她自言自语:“想你了,在繁花落尽的雨后,香陨残存的花瓣,在春雨的哀曲里碾转,花魂飘落的瞬间,风儿,也停止了呢喃。
几次生死,都是你把我从生死线上拽了回来。
这次,你能否再救我一命?
你为何,不再来寻我?哪怕就见上一面,就你我独处……哪怕就那么一小会儿,都能洗掉我污浊的一大半……”
清婉起身来到了窗前,随手拉开了珠帘。微风拂过她的脸颊,细雨飘落窗台,任思念的泪水肆意地流淌。
黑暗中,院子里有一束亮光,那是南屋的灯光透过来的。
想必是,纪绪又起床了。
纪绪有个习惯:就是第一遍鸡叫的时候,他必须起床,他说,这个时候读书,是最容易记忆的;第二遍鸡叫,他便用悠扬的笛声唤醒暮羽、有才和杰克逊起床,到院子里去练武健身,然后背诵诗文。
清婉凝望着这束微弱的光线凝聚成的余晖,经墙上的花窗透了过来,把院子中花木映射在天井里,恰似一幅水墨的画屏。
丝雨切割着光线,可怎么也切不断。
冥冥之中,仿佛有一根线在牵引着清婉。她鬼使神差地打开了房门,悄悄走向那垂花门,轻轻拉开门栓,又转身掩上。
【二】《残花》李商隐.诗
清婉在纪绪的门前站了好大一会儿,最后终于鼓足勇气,抬起纤纤玉指,叩响纪绪的房门。
里面并没有回声。
可能是,没听见?
清婉接着又敲了两下,轻声地说:“弟弟,是我!”
纪绪知道,这“弟弟”的称呼,决不是对暮羽的称呼,而是对自己而言。心想,这三更半夜的,她来干嘛?便问,“清婉姐,您有事么?”
“嗯,有!”
“那天明了再说,行吗?”
“我想,就现在!”
纪绪心里颇有狐疑,“那你说吧,我听着呢!”
思忖了良久,清婉硬着头皮,细声地说道:
“阳春二三月,草与水同色;
道逢游冶郎,恨不早相识。”
这是乐府诗《孟珠》里的一首曲辞,是一首求爱的诗!
此时,屋内的空气凝重了起来,纪绪吓得大气都不敢喘。
清婉继续引诱道:
“望欢四五年,实情将懊恼;
愿得无人处,回身与郎抱。”
“望欢”中的“欢”字,就是现在“亲爱的”的意思。如此肉麻的情话,让青春懵懂的少年可怎么受得了?
此时,屋子里静得可怕,都能听到纪绪的喘息声!
清婉还继续说,不过,她不再吟咏古诗词,而是说直白的情话:“雨中,是谁将对你的相思,串成了千千心结?风里,又是谁捧起我的脸庞,让岁月美的黯然神伤?”
只见得房门抖动了起来,那是纪绪倚在门上,被吓得浑身哆嗦了。
纪绪背靠双门,双手紧紧地把住门扇,心想:清婉姐,今天这是怎么了!?
清婉知道纪绪已经乱了方寸,心道:小毛孩子,姐姐玩个你还不是绰绰有余!便说,“你知道外面,在下雨么?你知道姐姐,没打伞么?”
不一会儿,门被慢慢打开了,却只伸出了一把雨伞。
清婉趁着去接那把伞的机会,一把抓住了伞头,使劲一拉,连伞带人就给拽了出来。
纪绪刚站稳脚跟,打开了雨伞,清婉就钻进了他的伞下。纪绪只顾的撑伞,根本就没防备,就被清婉给搂住了脖子。
清婉借着酒劲,把那火辣辣的唇强吻上纪绪的嘴,并使劲地嘬吸……纪绪一只手撑伞,另一只手奋力地往外推,可哪里推得开呀!
清婉的手也没闲着,顺着纪绪的“直裰”对襟长衫的缝隙,就把自己的一只手给伸了进去,捞着纪绪的腰带系扣就解……
纪绪推了她几次也没能推开。
索性,丢下雨伞就跑。可腰带,被清婉的手死死地攥着,费了好大的劲儿,才掰开她的手,要不是纪绪是练武之人,还真挣脱不了。
纪绪转身钻进了自己的屋子,随手插上了房门。
清婉呆了一会儿,弯身拾起了雨伞,来到了门口的那棵杏树前,捡起了一片被风雨吹落的花瓣。
仿佛,那杏花也浸满了飘落的泪,可是,再多的悲啼,也未能留住春天。
她眼泪汪汪地说道:
“残花啼露莫留春,
尖发谁非怨别人?
若但掩关劳独梦,
宝钗何日不生尘?”
这首诗的意思是:一个柔发潇洒的年轻人,谁能够不怨恨别离?但是,如果只是关在房里一个人苦苦地做着幻梦,那么即便是光闪闪的宝钗,又怎能不满身尘灰?
过了很长时间,只听屋子里传出了悠扬的笛声,不是素日里的《鹧鸪飞》【1】,而今吹的是《梅花落》【2】。
清婉知道这首曲子所表达的意思,她瞅了瞅紧闭的门户,叹了口气,轻声说道:“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
随后,怅然离开了……
————————————
注释
【1】《鹧鸪飞》
鹧鸪飞是江南笛曲的主要代表曲目之一,原是湖南民间乐曲,也用于箫独奏或丝竹乐合奏。后经笛子演奏家陆春龄改编,注入了江南丝竹的风格,使乐曲更加清丽动人。
乐曲通过对鹧鸪飞翔的形象描绘,表现了人们向往自由、追求光明的崇高愿望。乐曲分慢板、中板两个部分。慢板部分是原民间乐曲的放慢加花,演奏家充分发挥曲笛浑厚抒情的特长,通过气息的控制、变化,运用音色、音量得收放变化以及滑音。轻音、打音、叠音等手法,使音乐悠扬委婉、明澈、圆润。中板部分是前奏的变奏,音乐活拨流丽,表现鹧鸪展翅高飞的情景。
《鹧鸪飞》这首曲子,说是根据李白的《越中览古》改编的。
李白的诗是这样写的: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这首诗意思明白、易懂,通过对越国打败吴国得胜归来的描写,再现了吴越历史上的繁荣,和唐时的越中“唯有鹧鸪飞”的荒凉景象进行对比,从而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和对当朝统治者的谴责。
历史上的“越中”大约在今天浙江一带,越国的都城会稽就在今天的浙江绍兴,而吴国的都城则在今天江苏的苏州,这和湖南相距甚远。那么,为什么要把这两者放在一起呢?
因为《鹧鸪》是古词牌,相关的有《鹧鸪词》,《鹧鸪天》。其中《鹧鸪天》也叫《鹧鸪引》、《思越人》。而湖南的《鹧鸪飞》与江浙一带似乎能扯上一点儿关系。《鹧鸪天》据说是宋代宋祁首先创立,是根据唐人诗句取名的。虽然《鹧鸪天》的内容中也会出现唱《鹧鸪》的内容。但是目前尚没有实据可以证明《鹧鸪词》、《鹧鸪天》的音乐是同一乐曲。因此,“越中”未必能将两者联系起来。
既然《鹧鸪飞》是根据《越中怀古》改编的,那么在内容上就必须有相同或相近的地方。《越中怀古》基本上决定了赵版《鹧鸪飞》所要表述的内容。由此可以断定《鹧鸪飞》是一首怀古作品,是借湖南的音乐来怀江浙的古,内容才是两者真正的联系点。
那么我们就来比较一下诗和乐。
在艺术呈现手法上,两者是不同的,《越中怀古》通过古今对比来呈现;而《鹧鸪飞》则是通过两段慢板一层一层铺陈、渲染,最终将乐曲推向高潮。
在主体参与程度上,两者也是不同的,《越中怀古》中的个人主观情感被压缩到几乎没有,完全凭事实说话,属于“无我之境”;《鹧鸪飞》则将李白没宣泄出来的情感释放出来。乐曲从鹧鸪飞翔引发作者的情感,或低吟、浅唱或心潮起伏,最后思接千载,文思如水,精鹜八极,心游万仞。是通过自身的感受、自我的形象来表现内容,属于“有我之境”。因此,有人说“《鹧鸪飞》没有着力描写古代的繁华”,是对的!它只是描写了鹧鸪飞翔和自我情怀。
在写作的目的上,《越中怀古》是对历史的凭吊和对现实的不满;而《鹧鸪飞》则不能确定的因素较多,既有对历史的感慨,又有作者联想到的……但是,说得都很模糊。
古人说,语言的尽头是音乐。
这两首艺术作品让我们看到语言与音乐的相通和不同之处。《鹧鸪飞》引诗作据,不仅使内容更加明确,而且两者相映成趣,堪称双璧。
【2】《梅花落》
《梅花落》属乐府横吹曲调,是古代笛子曲的代表作品,传为西汉李延年所作。别名《落梅》、《落梅花》、《大梅花》、《小梅花》等。“横吹”属古乐府中的鼓吹部,《梅花落》就是鼓吹部中的“横吹曲”。“横吹”不仅是横吹曲的简称,也是乐器的称谓,其形类于笛子。
《梅花落》和《折杨柳》都是笛曲的代表。而且,《梅花落》也是一首大角曲,用于特定的朝廷仪式,由专门人员演奏,隶属一定的部门。
郭茂倩《乐府诗集》说:“《梅花落》本笛中曲也”。《乐府解题》说:汉“横吹曲”共二十八解,李延年造。魏晋以后唯传十八曲。《梅花落》即其一。
李白《黄鹤楼闻笛》一诗:“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中的“落梅花”,指的就是乐曲《梅花落》,为了押韵,用倒装手法写成。
高适的《塞上听吹笛》一诗中:“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中“梅花”,也是指乐曲《梅花落》。
在古乐府中,诗词与音乐在意义上不可分割。是什么曲牌,就配其内容的诗词。因此《梅花落》也是乐府诗题。一般的《梅花落》的乐曲和诗词都是以傲雪凌霜的梅花为主题。
据《乐府题解》里记载,《梅花落》原为汉乐府二十八横吹曲之一,魏晋以后很风行,为当时流行的十八首横吹曲之一。从南北朝时期开始,横吹曲《梅花落》又被称为笛子曲《梅花落》。至唐代,笛曲《梅花落》在市井流传更广,成为诗人墨客经常歌咏的对象。其不仅以音乐形式流传,而且对文学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出现了“落梅、芳树,共体千篇”的盛况。宋元明清几代也一直流传。后来流行的琴曲《梅花三弄》也是根据《梅花落》改编。
    喜欢踏乡记之叹流水兮请大家收藏:(www.663d.com)踏乡记之叹流水兮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16/16855/994200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16/16855/9942004.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