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绣罗衣裳照暮春
推荐阅读:战神狂飙、我的七个姐姐绝色倾城、至尊战王、豪门战神狂婿、天界淘宝店、道界天下、道士不好惹、九龙归一诀、闪婚夫妻宠娃日常、剑帝、
达普化快马加鞭一路朝东南狂奔,大约走了两个时辰,便到了通州的“李二寺”[佑民观坤道院]。
“李二寺”并非是一座僧寺,它原先是一座河神庙。那是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漕运总督张瑄在古河道上所修建的,里面供奉着海神和河神。河神庙曾经作为漕运的原点,过往的船家纷纷来此祭拜。大德六年[1302年],张瑄因搜括不义之财被告发,与其子文虎一同被杀,河神庙便荒芜了起来。
【一】《里二泗东皇祠下作》王嘉谟.诗
柽桐发春华,蔼蔼照中圃。
杳渺平湖阔,孤帆逗新雨。
中流见古祠,松云澹群树。
举酒酬芬芳,村巫起屡舞。
雪消蕨初绿,苹香鱼正乳。
但醉不须辞,此乐真堪取。
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郭守敬主持开凿通惠河。
引昌平县白浮泉、一亩泉等泉水,截流榆河上游水,沿山凿渠至瓮山泊[昆明湖],经高粱河[长河]引到和义门[西直门]入潭,又从积水潭东的万宁桥[步粮桥]经皇宫的东墙外,流过沙滩、北河沿、南河沿,经御河桥南出丽正门东水关,再转向东南流入文明门[崇文门],从门外向东流去,沿今天的通惠河至普济闸[杨闸村],再到张家湾村东入白河。如此,在张家湾会流的河流就有四条了,故称“泗河”。
当时,白河自通州城东分为内外两支,并在今天的西集镇和合站村重合。外白河在通州城东也吸纳了温榆河、金闸河、小中河三条河流,也称“泗河”。内、外白河都叫“泗河”,为了区别对待,便分为“内二洒河”和“外二泗河”。
大都人称“内”为“里”,故“内泗河”又称“里二泗”。随着漕运经济的繁荣,居住在河边的人们越来越多。他们便以河名建了一个小村庄——里二泗村
元代女道士元严[元好问之次女]的弟子李素女来到了大都。
经过通惠河的时候,看到日益衰败的河神庙,便想把它利用起来。她扩建了寺庙的面积,改成了坤道院,称“天妃庙【1】”,也是圣母娘娘的道场。
由于道长姓李,人们便把这座天妃庙起了与村子同样的一个名字——李二寺。
达普化来这坤道院干嘛?
他是钟情于坤道院里的一个小道姑。是否记得前些天,达普化送给王冕的那只杏花簪子,当初就是送给这位小道姑的。
那一天,小道姑接过了杏花簪子,仔细端详了一番,问道:“你,什么意思?”
达普化说:“我发现你老用一根竹签别住自己的发髻,便想送你一只簪子。”
“这是簪子么?”小道姑白了达普化一眼,“这不是让人红杏出墙么?”
“不!不!”达普化赶紧解释,“这是梅花簪,你不是最爱梅花么!”
“我还不知道杏花是什么样子,梅花长什么样子吗?”小道姑知道达普化喜欢自己,是用送发簪的方式向她求婚呢!可是“全真派”的道士,是不能结婚成家的……
如何婉拒眼前这位青春年少的朝廷命官呢?既不伤了他的自尊心,又能让他了解自己的心思,打消他的“坏”念头。
突然,她想起来了自己师太元严道长拒绝张平章求爱时的一首诗——《补天花板》。
她便把手中的簪子还给了达普化,小嘴微启,说道:
“补天手段暂施张,
不许纤尘落画堂。
寄语新来双燕子,
移巢别处觅雕梁。”
达普化当然明白,小道姑这是拒绝了他。但达普化并不气馁,自认为是自己买错了簪子才造成今天的误会。回去后,他又花重金请人用和田籽玉打造了一只更加精美的梅花簪送来。
究竟是怎样的一位女子,能让这位青年才俊不辞辛苦,来回奔波三百余里,频频来见呢?
【二】《登张湾里二泗道院高阁》汤显祖.诗
弭舳聚氤氲,躧舄凌晖皎。
旅积方此舒,波情亦堪绕。
榛邱见蒙密,重关思窈窕。
况此羽人居,青荧满幽眺。
双扉永平直,层楼迥飞矫。
陵岳翠西矗,河渠白东淼。
幢樯密林树,伊优轧鱼鸟。
封畛四如画,岐术纷可了。
非经灞陵役,复异河阳绕。
如何帝乡云,悠然映江表。
天妃庙每年的正月十五、三月三、四月十八和五月初一,都要举行进香赛愿的盛大庙会。
大路上,去庙里进香的人络绎不绝。达普化骑在马上不紧不慢地欣赏着两河的风景。只见两河夹在中间的这块三角地上佳木茏葱,奇花烂漫,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泻于石隙之下。
再进数步,渐向北边行,地势平坦宽豁了起来。
两边飞楼插空,雕甍绣槛,隐于树杪之间的就是那座“天妃庙”。远而视之,但见青溪泻玉,石磴穿云,白石为栏,环抱池沼,石桥三港,兽面衔吐。
山门口,一个个美颜的女子下了轿子,由丫鬟扶着,轻容地飘进天妃庙,那绫花绫罗的衣裳,映衬在暮春的光景里,仿佛是王母娘娘要在这里举行什么大型的聚会。
达普化也跟着这些仙女进了这座四进院落的道观。
第一进院落是“灵官殿”,里面供奉着王灵官、河神、火神、山神及土地爷。
没见到他朝思暮想的小仙姑,达普化又迅速去了二进院的“关帝殿”。关帝殿里不光供奉关帝爷,还供奉着文财神和文昌帝君。
达普化又来到三进院的“娘娘殿”,这是天妃庙的主殿,正殿中供奉王母娘娘、妈祖和观音。东西各有一配殿,东为药王殿,供奉孙思邈、华佗、扁鹊。西名子孙殿,供奉眼光娘娘、斑疹娘娘。
只见李道长正在大殿里主持“上香”活动,却唯独不见往日里那非常扎眼的小仙姑。她不是李道长的小跟屁虫么?今天她究竟去了哪里?
达普化又来到了第四进院落继续寻她。
这里是玉皇阁,它分二层,上层供奉玉皇大帝及张道陵、许旌阳、王重阳、葛玄四位道教宗师,两侧有八大护法。楼下为六十甲子殿。东西各有配殿,东面是三官殿,供奉天、地、水三官;西为祖师殿,供奉真武大帝、吕祖、邱祖。
只见门口玉皇阁的殿门处放着一块告示牌,说今天下午未时,李道长在玉皇阁上殿讲经。
达普化微笑着点了点头,心想:“道长讲经的时候,你一定会出现的……”
————————————
注释
【1】天妃庙
天妃,即天后,南方沿海人称为妈祖。
妈祖是保佑渔民和渔船平安的海上女神,沿海地区多建有供奉妈祖的天后宫。北京并不是沿海地区,却也有天后宫。那么,这些天后宫是怎样在北京建起的呢?
妈祖林默,世居福建莆田的湄洲屿,生于宋建隆元年(960年),升化于宋雍煕四年(987年)。传说妈祖“生而神异,能知人祸福”,经常着红衣飞翻海上,救助遇险之人,因而被当地父老奉为神,“相率祠之”。
宋宣和五年(1123年),给事中路允迪奉旨出使高丽,中途遭遇大风。同行的船只都因风浪倾覆,唯有路允迪所乘之船因女神出现于桅杆之上而化险为夷。路允迪回国后奏知皇帝,宋徽宗特赐妈祖神号“顺济”,海上女神的身份由此得到了官方认证。
此后,这位女神不断显示灵异,封号也不断添加,至南宋景定年间,已拥有“灵惠溥济嘉应善庆妃”之称。
元代,大都的粮食依赖海运。海船大,载粮多,风险也大。据《元史.食货志.海运》中说:“粮船漂溺者无岁无之。”从事海运的人为保平安,常会祈求女神保佑。平安抵达通州的船员,便对女神感激不尽,崇拜也愈加虔诚。忽必烈以“护海运有奇应”为妈祖加封“护国庇民广济福惠明著天妃”,供奉天妃的庙曰“灵慈”,“天妃”的称号便始于此。
据《元史.祭祀志》记载,当时,泉州、福州、兴化(妈祖故乡福建莆田)、直沽、平江、周泾等处皆建有天妃庙,位置都在运河及海运港口,其中离大都最近处是天津。元皇庆年间(1312年)开始,朝廷每年派专人去各处天妃庙祭祀。
北京出现天妃庙,是在元朝通惠河通航之后。江南的船工频繁往来,将天妃崇拜也带到了元大都。大都城的第一座天妃坐落在通州通惠河畔的张家湾镇“里二泗”村西,它始建于元朝延祐年间。
据《日下旧闻考》记载:“里二泗近张家湾,有佑民观,中建玉皇阁醮坛,塑河神像。嘉靖十四年,道士周从善乞宫观名,赐今额,名其阁曰锡禧。万历十年,灵璧侯汤世龙复新之。”在运河上船只往来频繁的年代,这座庙是人们祀奉天后妈祖的重要道场。
有意思的是,佑民观供奉的天妃娘娘不是“纯正”的海神娘娘,而是天妃娘娘与金花娘娘的混合体,称“天妃金花圣母娘娘”。金花娘娘又称金花夫人、金花圣母、送子娘娘,是粤、桂、鄂、浙等地民间信奉的生育女神。天妃金花圣母既能送子助产,又能保佑漕运平安,无疑信徒更多了。
天妃娘娘的这一变化,是大运河促进南北文化融合的又一证明。
喜欢踏乡记之叹流水兮请大家收藏:(www.663d.com)踏乡记之叹流水兮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16/16855/994199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16/16855/9941995.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