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闪读 > 言情美文 > 踏乡记之叹流水兮 > 第178章 红云十里波千顷

第178章 红云十里波千顷

推荐阅读:战神狂飙我的七个姐姐绝色倾城至尊战王豪门战神狂婿天界淘宝店道界天下道士不好惹九龙归一诀闪婚夫妻宠娃日常剑帝


        【一】《论语.卫灵公》儒教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知道张锦和小雅在偷听自己和杜十娘聊天,纪绪便把他俩从石头后喊了出来。
见他俩走近后,纪绪问道:“你们干嘛不陪着周公子?”
张锦说:“我与他‘道不同不相为谋’。”
纪绪又问小雅:“你呢?你出来干嘛?”
小雅说:“我与他‘志不同不相为友’。”
纪绪问:“你和人家周公子才见面几天呀,就说人家的不好。”
小雅笑道:“谁说刚见面?去年,周公子去成都的时候,我捉弄过他,是不是杜姐姐?”
杜十娘浅浅一笑。
小雅又说道:“再说啦,你们男人都不愿陪他,干嘛找我陪呀~哎,杜姐姐,你不是专门陪周公子来的吗?你出来干嘛?”
杜十娘说“我,我出来凉快会儿……”
纪绪叹息道:“哎~这周公子混到如此地步,也够可怜的。”
杜十娘也跟着叹了口气:“你们就这么一时半会儿的,都承受不了,我却要下半辈子与他一起过。”
纪绪问其缘由。
杜十娘把周公子想娶她做四房的事儿告诉了大家。
苏小雅说:“你既然不喜欢他,就不要嫁给他嘛!”
杜十娘无奈地说:“这岂能我自己说了算~”
张锦也道:“你死活不嫁,你妈妈能把你抱井里去?”
杜十娘说:“虽然不能抱我入井,但也从此失去了自由。”
苏小雅着急起来:“这可咋办呀?”
“所以,今晚我单独约纪公子出来,是想向他讨个主意。你们可千万不要瞎寻思呀!”十娘看了纪绪一眼说,“关键我们这位大才子还是个‘耙耳朵’,你们可不要加害于他。”
纪绪可不愿在自己的兄弟面前留下怕老婆的印象,反驳道:“谁耙耳朵了,别瞎说。”
张锦却接着追问:“既然怕她,干嘛还要娶她?”
杜十娘说:“这就是男人的‘贱’德行。”
苏小雅也帮腔:“就是呀~你们是没见到,我那小婶,可厉害着呢!”
杜十娘说:“说起来你的小婶,我好像见过她一面。”
纪绪问:“你见过她?”
“是啊,你不是说过,她在给汪寿昌做校书嘛?”杜十娘又对小雅说,“苏小姐,你说说你小婶的长相,看我能不能对上号。”
苏小雅说:“这得让我小叔来描述。”
杜十娘道:“还是你说吧!男人看女人的角度不同,他们的眼里全是女人的假象,还是女人看女人来的准确。”
苏小雅把柳好好的长相和说话的特点跟大家描述了一遍……别说,苏小雅学得还真像。
杜十娘说:“她好像到我那里去过一次。”
纪绪问:“她去过‘风雅涧’。”
“对呀。那是前年冬天,和汪寿昌一起去的。不过,她是着男人装束——但无论她如何装扮,也掩盖不了她的妩媚。”杜十娘瞄了张锦一眼,又道,“汪大人介绍说,她叫柳云烟,让我喊她柳公子。”
纪绪道:“是啊,她的字,就叫‘云烟’。”
杜十娘说:“纪公子,我是为你好,我说了你可不要生气。”
纪绪问:“她有什么不妥吗?”
杜十娘道:“你可真得小心一些啊,千万别让人家给你戴了‘绿帽子’[1]。”
纪绪干笑了两声,说道:“没关系,我相信好好。”
“当然,好好姑娘我也是信任的,关键是那汪老头。他,可太会讨小姑娘欢心了。想当初,我不就是被他哄得,连自己姓啥都给忘了嘛?!”
张锦看到纪绪被说得不高兴了,便急忙转移话题:“杜姑娘,你不是要让八哥给你出主意吗?”
“是啊,是啊。”
“那你扯东扯西的干嘛。”
“我是怕……纪公子……”杜十娘赶紧改嘴,“你说,纪公子,我该咋办呀?”
【二】《论语.为政》儒教
子曰:“君子不器。”
看到纪绪没有接自己的话茬,杜十娘问:“纪公子?怎么,生气了?”
纪绪道:“没有,我正在考虑你的事呢~”
“噢,那你说,我该怎么办呀?!”
“你不愿嫁给周公子?”
“是啊。”
“妈妈又非让你出嫁。”
“对。”
“那你首先得有个地方去啊。”
“是呀。”
“去李甲那里不行吗?”
“他父亲来信把他好一顿训斥,不同意他娶我。”
“李甲不是去京城说服他父亲去了?他,一直没有回音?”
“没有。”
“看来是没有谈妥。”
“我现在是怕,他留在京城不回来了。”
“这不可能,李甲我了解,他是一个不愿意受约束,但很讲信誉的人。无论结果如何,他是一定会回来给你个答复的。”
“如果他回来后,给一个我不想要的结果该如何?”
“你的目的,不就是想嫁给李甲吗?”
“是。”
“也不要名分?”
“对。”
纪绪笑了:“反正他媳妇也不在家。你干脆,厚着脸皮去他家去住得了!”
张锦、小雅,还有丫鬟如意都笑了。
杜十娘却不以为然,说道:“这有什么好笑的,耍赖皮,本就是我的强项嘛……关键是李甲,他拿不出那么多银子赎我,妈妈又岂能放我出门?”
纪绪问:“妈妈非要那么多银子吗?”
十娘道:“是呀,一千两银子,一文也不能少。”
如意插嘴说:“这还包括赎我的钱在内呢~”
杜十娘道:“你哪能算钱呀~,你是干缀上的[指白送的]。”
“噢~”纪绪说:“那,我这一计,我们反过来用。”
“如何反着用?”
“你让李甲去你那里住,让他赖在你那里不走了。”
“这样,行吗?”
“怎么不行!让李甲在你那里,吃你妈妈的,喝你妈妈……”
“对,再睡你妈妈……”苏小雅插嘴道。
纪绪阻止说:“哎~,别瞎说。”
大家立刻回过味来,大声笑了起来。
苏小雅知道自己给说差劈了,连忙捂住了自己的脸。
纪绪接着说:“记住了,你必须也和李甲一样,只是‘吃、喝、睡’,别的事一律不干!”
张锦替十娘问道:“不干…什么事儿?”
杜十娘却说:“这事儿,我明白,就是不对外接客。”
纪绪点头称是,说道:“这样一来,你妈妈是光有支出,没有了收入。不出一个月,你妈妈保准‘草鸡’了。”
杜十娘担心道:“你说,妈妈会不会让周大赶紧来娶我走呢?”
纪绪道:“这就我要跟你说的第二个问题——说服周公子,放弃你。”
“谁能说服了他呀~”
“所以嘛,我让你们好好陪陪周大公子,让他高兴了,不就什么事儿都好谈了嘛……你们却倒好,一个个都跑出了……”
苏小雅一听,立刻拉起张锦的手,想回去奉承、伺候周大公子。
张锦掉回头来说:“坏人!”
苏小雅也回头骂了一句:“坏叔叔!”
杜十娘问:“他俩骂谁?”
“还能骂谁,骂我呗!”
“干嘛骂你?”
“出了这么‘馊’的主意,是小人的作为。”
“你可不是小人,你在我的心里,永远是君子。”
纪绪笑了笑,说道:“子曰,君子不器[2]。”
十娘欢喜道:“是啊,像你这样的君子,就更应该把才能发挥出来……你给我出了这么好的主意,从此我就脱离苦海了……”
“对你来说,是好事;但对于妈妈来说,就从此失去一棵摇钱树了。”
杜十娘又问:“您说,周公子会同意吗?”
“会的,找机会我好好跟他聊一聊……虽然,周公子有些粗鲁,但还是一个很讲义气的人,他会同意的……”
“那就多多麻烦您了。”杜十娘施了一礼,又顾虑道,“会不会周公子不买我了,又来了王公子、苏公子呀?”
“按照周家在扬州的势力,只要他放弃了你,他人是不敢再有想法的……你放心吧,只要周公子答应放弃这次买卖,我立刻让贾正理散布消息,让他人打消了娶你的念头……这样的话,妈妈一着急,就只有廉价……廉价……”
杜十娘笑道:“你我还有什么不能说的——廉价处理破烂货了。”
纪绪也笑了:“我可不是这么想的。”
“你想又如何?再是破烂,你也别想得到……我是李公子的……”
————————————
注释
[1]绿帽子
《元典章》规定:低贱职业要戴“绿帽子 ”(戴绿头巾)。
至元五年(公元 1111 年),准中书省札,凡娼妓之家,其家长亲属男子均要戴绿头巾。由此看来,元代已经有了特殊行业的着装规定。
后来,“绿帽子”隐含的意思是伴侣的一方和其他人偷情、相好,另一方就被称做是被戴了绿帽子。而被人戴绿帽子是件很不光彩、很丢人、丢脸面的事情。
接下来,我就跟大家讲一下“绿帽子”的故事:
故事一
古代汉民族是重色彩的民族。汉武帝之后,随着儒家礼乐制度的建立,服饰的尚色制度也逐渐建立起来,服饰的颜色成为区别贵贱、尊卑的一种手段。唐代官制规定,六品、七品官着绿服,八品、九品官穿青服。白居易被贬为江州郡司马,官列九品。所以,他在《琵琶行》诗中用“青衫”代称自己。他的《忆微之》诗云:“折腰俱老绿衫中”形容仕途坎坷,人老白首仍屈身于低微的绿衫行列中。元明两代,乐人、风尘女子必须着绿服、青服、绿头巾以标志所从事的贱业。
故事二
当时的蒙古是没有娼妓的,化外之人,想要就要,大草原上的男女只要愿意,马上就会天当被子地当床。等到挥军南下进了中原,就很是看不惯号称礼仪之邦的中原人开设的妓院了。于是元朝统治者规定红尘女子着紫衫,在妓院里做工的男人戴绿头巾,以示与正常人的区别。延续至今,就诞生了中国男人最怕的一顶帽子:绿帽子。
中国男人怕这顶帽子怕到了发疯的地步,所谓中国男人最不可忍的两件大事就是“杀父之仇、夺妻之恨”。这种惧怕延伸到女人身上,就是“生死是小,失节是大”。别以为只有中国的女人被贞节牌坊给束缚住了,事实上同时被束缚着的还有中国男人。妻子没了名节,就意味着丈夫有了绿帽子。于是,一幕幕刀光剑影就围绕着这顶绿帽子展开了。上至官庭,下至平民百姓,多少人为了这顶绿帽子大打出手,血流成河 。
故事三
赵翼《二十二史札记》卷三46汉公主不讳私夫条:武帝姊馆陶公主寡居,宠董偃十余年。主欲使偃见帝,乃献长门园地,帝喜,过主家。主亲引偃出,偃奏:“馆陶公主庖人偃,昧死拜谒。”帝大欢乐,呼为主人翁。
董偃十三岁入府受训练,大概就叫“童养男”吧。不过董偃有一项特大优点,“温柔爱人”,这种先天性格加上后天培养出来的面首特点,颇得当时一些趋炎附势之辈喜爱,甚至有人为他献计献策。
其实武帝早就知道馆陶公主有宠,这时候才说我想看看这里的“主人翁”,公主顺势带出董偃,董偃也知趣,带顶绿帽子,这也是今天“绿帽子”词的另一种来源。
既然被赐予“主人翁”之号,于是他便在皇上面前以此自称,俨然一家之主般,逗的武帝大乐,宠幸有加。
于是董君贵宠,天下莫不闻。
后来,东方朔向武帝柬举,比董偃为淫首,武帝遂减少与董偃的交往,董偃宠日衰,至年三十而终。
[2] 君子不器
第一种理解:“君子不器”,其中这个“器”的普遍解释就是器具,是有形的,既然有形那就是有界限的,有界限就有满盈。所以孔子说君子不器,就意味着君子的行动、思想是不器的,君子的气量是宽广而非狭隘的。君子应该心怀天下,心系苍生。其实仔细想想,这也有一定的道理。
第二种理解:这种解释更直白。他们把君子不器的器直接作为某些具体的“物件”来理解,是具体到一些个体的,有特定大小形状的物体,是有具体用途的“专门”的物体。这样一来,“君子不器”就被解释为君子不应该像某些具体的物体般的,用途单一,而是相反的君子应该是某种程度上的“全才”,应该是懂得全面发展的人。这也正是前不久我的理解,现在看来未免过于草率,过于浅薄。
第三种理解:还有人把“君子不器”中的器简单的理解为“工具”。也就是说孔子在强调君子不是他人的工具。我觉得这一理解更鲁莽,所以还是直接看第四种理解吧。
第四种理解:《易经.系辞》中有一句这样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其中形而上的是无形的道体层面,形而下的是万物各自的相,是已经到了物的表层方面了。所以按照这样的思路,我们认为“君子不器”中的“器”至少有这样一层意思——那就是君子不应拘泥于手段而不思考其背后的目的,不能被物的形象与用途所束缚,君子应该去领悟而且回归到无形的规律的道之中,应该思考现象背后的本质。君子应该是有思想的,懂深度思考的。
纵观孔子的思想,他是特别强调君子的,所以他对君子的要求必然会高于对平常人的教导。而这个“器”却是所有人都拥有的一些物体,甚至是所有人都会有的一些“形”,某种外在的表现。所以作为君子,必须是从庸常的大众中脱颖而出的,所以对君子必须要强调“不器”这件事。
君子不但要超越众人,还要超越自己身上的“器”,那就意味着要走到“道”的层面上。所以,总体来说,第四种解释更有说服力。
其实,对于“君子不器”的解释,我们可以更深的概括思考一番。
今天我们都知道,从哲学层面上来说,道和器是不可分离的,所有无形的规律,恰恰寄存于那些有形有样的物中,所以君子必须要超越简单的物,而从“器”中出来。这样就是从单一的,或者有限度的“容器”以及“身体”中出来了,上升到“思”的境界中,从而就能以不变应万变,不拘泥于一隅。
总之,把“君子不器”这句话放在《论语》的为政篇中,肯定说明它的意思不会是表层的那么简单。在孔子看来,只有悟道修身,才能担当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任。只有有了自己对“道”的把握,才能使自己不止于成为他人的工具。只有超越对实用和功利性的价值的无限追求,而上升到对大道的追求,才能称之为君子。
    喜欢踏乡记之叹流水兮请大家收藏:(www.663d.com)踏乡记之叹流水兮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16/16855/994184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16/16855/9941849.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