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闪读 > 言情美文 > 踏乡记之叹流水兮 > 第211章 天欲吹霜不作难

第211章 天欲吹霜不作难

推荐阅读:我在九叔世界做大佬逆天神尊我真的控制不住自己清都仙缘名侦探世界里的巫师御鬼者传奇凝真医路坦途谍影:命令与征服Fate梦幻旅程

    【一】《汴宋竹枝词》李于潢.诗
    天宫地上说湖头,
    未必杭州胜汁州;
    若付临安盲女唱,
    杭人应起故乡愁。
    他俩又转身回到了古董店。
    刘基对老店主说:“老先生,我特别喜欢这幅画,但我这只有一万两银子,不知老先生是否可以相让?”
    老先生坚定地摇了摇头。
    刘基继续做工作,说:“稀罕之物,应赠予有缘之人,而不应在乎钱之多少。小生在先生处见得此画,说明与画有缘,更与先生有缘。小生喜欢此画,也研究颇多。此画是张择端在北宋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所作,当时就被送入御府。
    此画并非只是简单的描绘北宋时期,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的日常生活和汴河两岸的自然风光。而是张择端以画曲谏,提出对城防、安全、交通等诸多社会问题的忧虑。”
    刘基指着画中望火楼说:“张择端画了望火楼,但楼上却无一人观望。更夸张的是,望火楼下的两排兵营被改作了饭馆。比消防缺失更可怕的是城防的涣散。
    画中,城墙上下没有一个守卫,土墙上面也没有任何城防工事,连射箭的城垛也没有。原本应该是有重兵把守的城防机构所在的位置,居然是一家商铺,老板正在验货,账房在记账。
    从画面上看,整个汴京正沉浸在浓厚的商贸气氛中,完全是一座不设防的都城。这不是张择端的有意设计,而是真实地反映了宋徽宗时期,日渐衰败的军事力量和日趋淡漠的防范意识。”
    刘基继续说道:“画卷中有很多船,其中大量的是运粮的私家船。表面看来这是一种商贸兴隆的景象,实则反映出当时**的一项重要失误——宋徽宗将大量运粮的官船用去运送花石纲,使得粮食运送出现问题。私船趁机而入,并渐渐把持住了整个城市的粮食市场,进而操控粮食价格。”
    刘基指着画中的“城门边”说:“税务官指着麻包说出了一个想要的数字,引起货主们的不满,一车夫急得张大了嘴嚷嚷了起来,吵声之高,惊动了城楼上的更夫向下张望。北宋的冗税制度激发了官民之间的对立情绪,这一场景说明当时紧张的官民关系。”
    老店主和纪绪随着刘基的手指听着他的讲解。
    刘基说:“画中有两处出现渎文悲剧,车夫把被废黜的旧党书写的大字屏风当作苫布,包裹着旧党人的其他书籍文字装上串车,奉主人之命推到郊外销毁。反映了当时政治斗争的残酷和对文化艺术的破坏程度。
    卷尾,画家描绘了一个惊险的场面——两辆四拉马车急转飞驰,横冲直撞,路人尚未来得及躲闪。
    你看,这里还出现临时性的侵街现象。在城门口有富人占道,举行杀黄羊祭路神送客的情景。足见城市管理之混乱,随意性泛滥……”
    【二】《题清明上河图》张世积.诗
    画桥虹卧汴河渠,
    两岸风烟天下无;
    满眼而今皆瓦砾,
    人犹时复得玑珠。
    繁华梦断两桥空,
    唯有悠悠汴水东;
    谁识当年图画日,
    万家帘幕翠烟中。
    “张择端欲通过《清明上河图》向宋徽宗展现一些社会顽疾。遗憾的是,宋徽宗迷恋精绘祥瑞和吉兆,他看出《清明上河图》的画中用意,不愿收藏,只在卷首题五签,并加盖双龙小印[已佚]。就将其赏赐出去。靖康之变后,《清明上河图》卷入金人地区。较早用诗题跋的是金代的张公药。”刘基指着画中跋诗说:
    “‘通衢车马正喧阗,是宣和第几年;当日翰林呈画本,承平风物正堪传;水门东去接隋渠,井邑鱼鳞比不如;老氏从来戒盈满,故知今日变邱墟;楚拖吴樯万里舡,桥南桥北好风烟;换回一晌繁华梦,箫鼓楼台若个边。’诗中既有对张择端当时声名未传的感叹,也有对沧桑变化、繁华如梦的社会现实的思考。诗句流畅上口,可吟可诵。”
    刘基指着另外的题诗说:“金人王磵和张世积的跋诗各为一首七律。王磵的题诗,抒发了自己的见解,把宋代繁华不再的原因归结为奸臣当政。而张世积的诗中用对比的手法,提醒人们汲取历史教训,通过上下努力,可以使珠玑复得,繁华之梦成真……”
    小小的年纪,竟然对时政看得如此之透彻,老店主也对刘基肃然起敬起来。
    刘基叙述着此画的传承,“南宋景定元年[1260年],元朝建立后,《清明上河图》被收入秘府。为官匠装池者以赝本偷换出宫。售予某贵官,中途又为保管人偷售给他人,从此便不知所终……”刘基话风一转说“但小生不知此画如何会到你的手中?”
    老者看刘基对此画确实研究颇多,也怕刘基去官府告发,便说道:“我也是为他人代卖,卖主本就要一万两银子,我为了成全你俩的美事,我一文不取,以你出之价,送与你啦!”
    纪绪连忙称谢说:“多谢老先生成全。”赶紧付了银两,抱着这“国画之瑰宝[1]”回了会馆。
    ————————————
    注释
    [1]国画
    中国画,简称“国画”,是我国传统造型艺术之一。
    国画在古代没有确定的名称,一般称之为丹青。国画主要用毛笔、软笔或手指,把颜料或墨色画在帛或宣纸上的一种绘画形式,是“琴棋书画”四艺之一。
    国画一词起源于汉代,汉朝人认为中国是居天地之中者,所以称为中国,将中国的绘画称为“中国画”,简称“国画”。
    工具和材料——有毛笔、墨、国画颜料、宣纸、绢等。
    题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鸟、界画等。
    技法——有工笔、写意、勾勒、设色、水墨等形式。
    式样——有中堂、条幅、卷轴、扇面、册页、长卷、斗方和屏风等。
    中国画在内容和艺术创作上,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社会及与之相关联的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方面的认知。
    (1)何为“界画”?
    “界画”即“界划”,是中国绘画很特色的一个门类。
    在作画时使用界尺引线,故名界画。将一片长度约为一枝笔的三分之二的竹片,一头削成半圆磨光,另一头按笔杆粗细刻一个凹槽,作为辅助工具作画时把界尺放在所需部位,将竹片凹槽抵住笔管,手握画笔与竹片,使竹片紧贴尺沿,按界尺方向运笔,能画出均匀笔直的线条。界画适于画建筑物,其它景物用工笔技法配合。通称为“工笔界画”。
    (2)中国四大传世名画
    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元代.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明代.仇英的《汉宫春晓图》清代.郎世宁的《百骏图》。
    (3)《清明上河图》中几个非常鲜明的艺术特色:
    此画用笔兼工带写,设色淡雅,不同一般的界画,即所谓“别成家数”。构图采用鸟瞰式全景法,真实而又集中概括地描绘了当时汴京东南城角这一典型的区域。
    作者用传统的手卷形式,采取“散点透视法”组织画面。画面长而不冗,繁而不乱,严密紧凑,如一气呵成。
    画中所摄取的景物,大至寂静的原野,浩瀚的河流,高耸的城郭;小到舟车里的人物,摊贩上的陈设货物,市招上的文字,丝毫不失。画面中,穿插着各种情节,组织得有错落有致,同时又具有情趣。
    《清明上河图》作者为张择端。生卒年不详,字正道。汉族,琅邪东武(今山东诸城)人,北宋著名画家。他自幼好学,早年游学汴京(今河南开封),后习绘画。宋徽宗时供职翰林图画院,专攻界画宫室,尤擅绘舟车、市肆、桥梁、街道、城郭。后“以失位家居,卖画为生,写有《西湖争标图》、《清明上河图》”。他的风俗画《清明上河图》,是世界名画之一,也是他的代表作。
    (4)《题清明上河图》金.王磵
    歌楼酒市满烟花,溢郭阗城百万家;谁遣荒凉成野草,维垣专政是奸邪。
    两侨无日绝江舡,十里笙歌邑屋连;极目如今尽禾黍,却开图本看风烟。喜欢踏乡记之叹流水兮请大家收藏:(663d.com)踏乡记之叹流水兮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到六六闪读(www.663d.com
    看剑来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16/16855/994181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16/16855/9941819.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