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闪读 > 言情美文 > 踏乡记之叹流水兮 > 第92章 浓施淡抹巧梳妆

第92章 浓施淡抹巧梳妆

推荐阅读:剑帝寒门崛起校花的贴身高手清都仙缘刀光如月映九州我在诡异世界谨慎修仙巨门卷老子是全村的希望医路坦途我们反派才不想当踏脚石


        【一】《国风.邶风.燕燕》诗经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
之子于归,远送于野。
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燕燕于飞,颉之颃之。
之子于归,远于将之。
瞻望弗及,伫立以泣。
燕燕于飞,下上其音。
之子于归,远送于南。
瞻望弗及,实劳我心。
仲氏任只,其心塞渊。
终温且惠,淑慎其身。
先君之思,以勖寡人。
袁府今天嫁女,中午须摆正席酒宴的,这场酒俗称“开面酒”,也叫“起嫁酒”。孙知之就是来参加这场喜酒的。
“开面酒”结束后,就该女儿上轿了。
按照礼俗,新娘子应该坐在母亲的大腿上,娘亲再给女儿喂一口饭,俗称“上轿饭”,寓意不要忘记母亲的哺育之恩。
但绯儿只是落落的义女,而且年纪相仿,只好把“喂上轿饭”和“哭上轿”这两道习俗给免了。
接下来是大舅哥“抱上轿”了。
落落给绯儿蒙上了盖头,纪绪抱起她,伴娘撑起红伞护着,在大家的簇拥下向大门口走去。
大妗姐及众姊妹一边行,一边向上空、伞顶撒米,曰“喂金鸡”。意思是鸡啄米后,便不会啄新娘子了。
大方紧紧跟在纪绪的身后,脸上泛出些许的醋意,心想:忘了别让自己的男人来抱新娘子啦。
因为她发现,纪绪抱绯儿的手法有些紧,嘴上便醋意浓浓地说道:“你,你何应抱得那么紧吗?”
纪绪只顾着喘气,“妹妹高挑,我不抱紧了,会摔着她的。”
“摔了,摔了怎么了,你会心疼?”
纪绪有意地气她,“自己的妹子,能不心疼嘛!”
随行的人们跟着欢笑,知道郡主是在吃新娘子的醋呢。
“让我来抱的是你,不让我抱的还是你。”纪绪有些不悦,因为绯儿长得高大,路程又远。
“你累了,可以放下歇会的。”
“你不是说,妹妹的脚不能着地吗?”
“你不好找个凳子,放上,先歇会儿,这么大的院子,什么时候能走到头?”
“你能不说话吗?”纪绪白了大方一眼……
好不容易走到门口的大花轿跟前,但喜娘还是不让纪绪把新娘往轿子里放。喜娘笑嘻嘻地说:“你急什么~,有你这么做兄长的吗?做兄长的,要对出嫁的妹妹,有种留恋不舍的样子。”
大家知道喜娘在有意“刁难”大舅哥。
是啊!这么帅气的小伙子,谁不想为难他一把呢?
【二】《诗经.卫风.硕人-下阕》诗经
硕人敖敖,说于农郊。
四牡有骄,朱幩镳镳。
翟茀以朝。大夫夙退,无使君劳。
河水洋洋,北流活活。
施罛濊濊,鳣鲔发发。
葭菼揭揭,庶姜孽孽,庶士有朅。
街坊上,看“嫁女”的人们纷纷议论:“好个高挑的新娘子啊!”
看到纪绪已是满头大汗,喜娘便让他把新娘子放在花轿前的凳板上。
新娘子站在上面,伴娘赶紧在新娘的头顶撑开一把红伞,意为“开枝散叶”,并又向天空及伞顶撒米。
喜娘见时辰一到,便喊:“新娘子上轿啰!”
绯儿向送行的亲友鞠躬谢意,在姊妹的搀扶下,转身步入了大花轿。
四个轿工立刻开始装订门面。
绯儿进轿坐定后,本想活动一下紧绷的精神。喜娘赶紧制止说:“新娘子,不可乱动哟~”
这意思是说,新娘子坐进轿后,臀部是不能乱动的——这关系着新娘子在婆家的地位,是否“坐稳当”的问题。
门面装好后,随着喜娘的一声响亮的“起轿”声,八名轿夫同时稳稳地抬起大花轿。
瞬间,鞭炮齐鸣,铳声震响,锣鼓声、喇叭响彻街巷。
大妗姐及众姊妹一边行,一边向上空、花轿顶撒米或茶叶。喜娘见纪绪还站在原地不动,便道:“大舅哥,别站着啦,你得‘送轿’呀!”
“怎么送?”
“学着我,跟着走就行。”喜娘边跟行边教着纪绪怎么做。
纪绪不好意思地笑了一下。
喜娘又道:“可不能笑哟~”
“这么大的喜事,为何不能笑?”
“我看你也是个书生,你没读过《诗经》?诗经上说,‘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你应该落泪,要表示对自己的妹妹依依惜别之情。”
“噢,小生明白了。”
看到纪绪很讨喜,便问:“大舅哥,有婚配了吗?用不用喜娘为你做媒……”
“我,我……”纪绪不知如何回答。
大方在一边抢话说:“有了,有了。这么大一个人,你没看见?”
喜娘笑了笑,不再言语。
【三】《小雅.车舝》诗经
间关车之舝兮,
思娈季女逝兮。
匪饥匪渴,德音来括。
虽无好友?式燕且喜。
依彼平林,有集维鷮。
辰彼硕女,令德来教。
式燕且誉,好尔无射。
虽无旨酒?式饮庶几。
虽无嘉肴?式食庶几。
虽无德与女?式歌且舞?
陟彼高冈,析其柞薪。
析其柞薪,其叶湑兮。
鲜我觏尔,我心写兮。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四牡騑騑,六辔如琴。
觏尔新婚,以慰我心。
到了农郊,路程便走了一半,送亲的人们坐下来休息。
夕阳西下。
清晰的轮廓消失了,寂静像雾霭一般袅袅上升、弥漫扩散。风停了,树静了。整个世界松弛地摇晃着,仿佛想躺下来,安睡了……
喜娘告诉大家:“送亲的,就送到这儿吧,你们可以返回了。我估计,不多会儿,迎亲的就要到了……”
喜娘教着纪绪,用红布包了点火熜灰,又从火种中点燃了香,跟着送亲的人一起返回了。
返回家里,纪绪要把带回的“火种”置于火缸中,俗称“倒火熜灰”,亦称“接火种”。
————————————
注释
[1]婚礼流程
第二阶段:婚礼进行时,即“成亲”阶段。婚礼,就是正婚礼,即“结婚”或“成婚”的礼仪,就是夫妻结合的象征。在中国传统的结婚习俗里,婚前礼和正婚礼是婚姻的主要程序,这些风俗都是源自周公的六礼。
(1)男方
请吃酒:迎亲日子叫“好日”。俗谚“请吃酒,挜拜生”。好日前,新郎拿着红纸“知单”请长辈亲友吃喜酒(好日酒),长辈要在自己姓名下写上个“知”字。简单说,就是 “下请帖”。好日前有待郎、待嫁习俗,双方父母亲请子、女吃包子、蚶子、肘子、栗子、莲子,讨“五子登科”彩头。好日前三五天,男方送女方“轿前担”,一般为鹅2只、肉l方、鱼2尾等。
享先:好日先一二天,男家向贳器店(指出租婚丧喜庆用品的铺店)租得花轿和婚礼器物,挂灯结彩,用上等筵席款待贺客,称“细便饭”。婚礼的当天五更时辰,男家以全副猪羊或五牲福礼及果品,在厅堂供祭“天地君亲师”,俗称“享先”。早餐兴吃“享先汤果”。大花轿要出门的时候,男方家要以净茶、四色糕点供奉“轿神”。然后,大红灯笼开路,并一边走,一边放铳、放炮仗,沿途是吹吹打打好不热闹。新郎不到岳父家迎亲,以喜娘(送娘)为使者,持名贴前往。
(2)女方
开面:女家喜娘用五色棉纱线为新娘家绞去脸上汗毛,俗称“开面”(含有现在美容的意思),客人兴吃“开面汤果”。
上头:男女双方都要进行的婚前仪式。就是择定良辰吉日,男女在各自的家中由梳头婆梳头,一面梳,一面要大声说:一梳梳到尾,二梳梳到白发齐眉,三梳梳到儿孙满地,四梳梳到四条银笋尽标齐。“上头”是一个非常讲究的仪式。梳头要用新梳子,助“上头”的人必须是“全福之人”,即这人是六亲皆全,儿女满堂之人。
喂上轿饭:新娘上轿前,经男方喜娘三次催妆,佯作不愿出嫁,懒于梳妆(当然也有封建婚姻确实不愿者),而后坐娘腿上,娘为女儿喂上轿饭,寓意不要忘记哺育之恩。
坐花轿:花轿,俗称“大红花轿”,有四人抬、八人抬之分。坐花轿尚含有明媒正娶、原配夫人之意,女子一生只能坐一次花轿。故夫妻吵嘴,妻子带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我是大红花轿抬进门的,又不是走上门的,以此来炫耀自己的高贵。传说南宋小康王(高宗)逃难至明州,金兵追急,赖一女子相救得脱,后找恩女不得,诏明州女子出嫁可享半副銮驾待遇,凤冠霞披,并坐花轿。这就是女人结婚凤冠霞披,坐八抬大轿,鸣锣开道,官轿让道的来历。
搜轿:花轿停放须轿门朝外,女家有人燃着红烛、持着镜子,向轿内照一下,谓驱逐匿藏轿内的冤鬼,称“搜轿”。
起嫁酒:女家在中午为嫁女所准备的正席酒,叫“开面酒”,俗称“起嫁酒”。
拦轿门:花轿临门时,女家放炮仗迎轿,旋即虚掩大门“拦轿门”,待塞入红包后,便给开门。其实就是讨红包。
哭上轿:女儿上轿,母亲哭送,哭词多为祝颂、叮嘱话,有:“囡啊囡,侬抬得去呵,烘烘响啊!侬独自去呵,领一潮来啊! ”“侬敬重公婆敬重福,敬重丈夫有饭吃”等,新娘动了感情含泪惜别。
哭嫁是从何而来?
据《礼记》记载“孔子曰:嫁女之家,三夜不息烛,思相离也。”在古时,因为交通没有现代的方便,女儿出嫁后,就很难有机会再见到家人。而事实上,出嫁后的女子是不可以像今天一样,随时可以返回娘家探望家人的,回娘家需要得到夫家的批准。 此外,也有以下的说法:说哭嫁是源自古时妇女不能拥有自由的婚姻,所以她们会用哭嫁的歌声,来控诉古时不公平的婚姻制度。
红盖头:新娘子通常会以一边长三尺的正方形红围巾蒙在头上,这红色的围巾称为“盖巾”,俗称红盖头。通常是男掀女的红盖头。对於盖头这种婚俗,一般有两种说法:其中一种说法是说盖头是为了遮羞;而另一种说法是说源自於古代的掠夺婚,表示新娘子蒙上盖头后就永远找不到回去的路了。
出门:出门是指新娘离开娘家的意思。此女子,从今往后,生是男家的人,死是夫家的鬼。
抱上轿:当到达吉时的时候,新娘须由自家兄长抱著上花轿。据说新娘双脚著地的话,就会带来恶运。在出门的时候,新娘的嫂嫂是不可以相送的,这是因为嫂字有扫帚星的谐音,人们忌讳嫂嫂出门相送会给新娘子带来不吉。
撑红伞:新娘出门时,由伴娘撑起红伞护著新娘,取其开枝散叶的意思。大妗姐及众姊妹一边行,一边向上空、伞顶及花车顶撒米,用来“喂金鸡”,意思指鸡啄米後便不会啄新娘子。新娘子,站在露天的轿前踏板时,姊妹或伴娘在新娘头顶上还要撑开一把红伞,意为“开枝散叶”,并向天空及伞顶撒米。最后上花车前,新娘子会向送行的亲友鞠躬,以示谢意。新娘子进轿坐定后,臀部不可随便移动,寓平安稳当意。
倒火熜灰:新娘座下放一只焚着炭火、香料的火熜,花轿的后轿杠上搁系一条席子,俗称“轿内火熜,轿后席子”。
送轿:起轿时,女家放炮仗,并用茶叶、米粒撒轿顶。新娘兄弟随轿行,谓之“送轿”。
接火种:城区抬花轿要绕至千岁坊或三法卿(地名)等处,以讨“千岁”、“三发”彩头。兄弟送至中途即回,且要包点火熜灰回来,并从火种中点燃香或香烟,返家置于火缸,俗称“倒火熜灰”,亦称“接火种”。
    喜欢踏乡记之叹流水兮请大家收藏:(www.663d.com)踏乡记之叹流水兮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16/16855/2864266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16/16855/28642662.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