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闪读 > 言情美文 > 踏乡记之叹流水兮 > 第17章 日暮蹑履出淑房

第17章 日暮蹑履出淑房

推荐阅读:剑帝寒门崛起校花的贴身高手清都仙缘刀光如月映九州我在诡异世界谨慎修仙巨门卷老子是全村的希望医路坦途我们反派才不想当踏脚石


        【一】《自京赴奉先咏怀-其三》杜甫.诗
当今廊庙具,构厦岂云缺;
葵藿倾太阳,物性固莫夺。
顾惟蝼蚁辈,但自求其穴;
胡为慕大鲸,辄拟偃溟渤。
柳郧见倒剌沙语存讥讽,有意奚落,便愤然作色地说:“左丞不愿会衔尽可自便,何必捏造事实,纷乱视听呢?”
倒剌沙冷笑道:“我好意通知诸位大人,圣驾已于午夜之时召集御林军队和扈跸的文武,同正宫皇后、两位贵妃一起启行。因为要赶赴上都另有特别要务,所以匆匆登程,未曾宣示行期,满朝臣僚都不知道。我因蒙皇上特降密谕,留守京师,才有这个消息。但我也是在御驾临行之时,才知道此事,并非早得消息有意隐瞒,不让诸位大人得知。”
众人见倒剌沙正言厉色,侃侃而谈,不像是胡说,便你望着我,我望着你,呆呆地站着,都没了主意。
此时,柳郧也知道倒剌沙并非戏言,只有陪着笑说:“下官秉性粗率,刚才语言之间多有得罪,左丞万勿介意。只是皇上前日虽欲巡幸上都,圣意还在犹豫之间,为何昨夜忽然启跸,并且还要携了正宫皇后和两位贵妃一同前往。左丞既奉谕旨留守京师,谅必深悉其中的原因,不妨说与我们听听,免得大家狐疑不定哩。”
倒剌沙道:“柳平章不要疑心,老夫早就声明在前,皇上临行之际我才得知消息。至于圣驾何以忽然于夜间突赴上都,并携带皇后、贵妃同行的原故,实在是一无所知,绝非有意谨守秘密,知而不言。况且留守京师的人,也不止只我一人,还有旭迈住、燕帖木儿和你柳平章三人,你们也是有旨意留守京师的。不过,这道旨意是皇上命内监密交于我的,命我今日在都堂宣示。刚才因柳平章到来,诸位大人忙着要看奏稿,我也没来得及宣布,既然,现在已经空闲,我就宣读上谕。”说着,请过泰定皇帝的手谕,一字一句地宣读了一遍。
此召果然是命倒剌沙、旭迈住、燕帖木儿、柳郧等留守京师。并有一行附注:“皇太子与正官皇后及两贵妃皆随朕同赴上都,在京诸臣应小心谨慎,恪守尔职,俟朕回京之时自有升赏。”
柳郧和满朝大臣听了这道突如其来的圣旨,面面相视。
看着倒剌沙那得意的样子,柳郧心想:这个蚂蚁般的小人,只为谋求舒适的小窝,整天钻营。我为什么要羡慕百丈长鲸,常想在大海里纵横驰骋呢?
他又看看了默默无言呆立着的众臣,又想:如今的朝廷上,有的是栋梁之材,要建造大厦,难道还缺少我这块料?可是连葵藿的叶子都朝着太阳,我这忠诚的天性,又怎能轻易改掉!
随即柳郧发言道:“圣驾虽赴上都,我们的奏章仍应会衔入奏,能邀圣恩俯允逐条施行,乃是国家之福,社稷之幸。即使圣上不允施行,或且有什么谴责罪戾,也是尽我们臣子之心。我打算就此追踪圣驾,赶往上都,亲自递呈。好在留守京师的责任还有倒剌沙等三位大人在此,可以无甚忧虑。”
诸大臣闻得此言,尚未回答,宋文瓒早已从旁说道:“柳平章所写之疏,甚为小人所忌,唯恐递将上去,定被内臣等从中阻隔。倘若亲赴上都面陈此疏,那是最妙的了!晚生不才,愿随柳平章一同前去。”
柳郧道:“得你同行,那是好及了!奏稿虽具,尚未缮写,誊清一事要费你的心了。”
宋文瓒道:“誊写奏章,晚生理当效劳,只是此奏既由诸位大人会衔,须得在此写好由诸位大人签了名,携带前去,便可立即进呈。倘若到了上都再行誊写,还要送回此处签名,那就未免太费周折了。”
柳郧连连点头道:“此言甚是!便请大人速即誊清,到了明日请诸位大人签名,由鄙人携往上都,面奏圣上是了。”
商议既定,百官各自散归,宋文瓒也回到寓内,连夜将奏章写好,并将会议各官的职衔一齐写上。等到了次日,请众人署了名,便同柳郧驰赴上都。
【二】《赠内》徐悱.诗
柳郧回到家,整理行李准备去上都[1]。
柳白氏一边为他整理行囊,一边问:“天寒地冻的,你也一大把年纪了,何不派个年轻人去?”
柳郧说:“员外郎,宋子章[2]与我同去。”
“他一人去不行吗?”
“事关重大,他一个年轻人如何说服得了皇上。”
柳白氏又问:“您要去多久?”
“这可说不准。”
“也不知皇上多久才会同意我的奏章;即便是同意了,我还得组织实施呢……我想一时半歇回不来……”
“那,清婉正月十二出嫁,您是赶不回啰?”
“肯定回不来!哎~,她才多大,就忙着出嫁?”
“今年十六了,也好出嫁了。”
“是嫁给揭大人家的揭广阳吗?”
“不是,是她三姑母家的小子甄有才。”
“甄有才?那小子…不是……还是个孩子吗?”
“是呀,和好好同岁,今年满六岁。”
“我那个小姐夫是不是糊涂了吧,干嘛嫁给个孩子?”
“孩子怎么了,正好娶个大媳妇回家,给他照料孩子。”
“你那‘凤凰眼’的姐夫不是一直讲究门当户对嘛,清婉有那么多的官宦表兄弟,这次怎会让女儿嫁个穷光蛋。”
“嫁过去,就不穷了。姐夫拿出了自己一般的家产做陪嫁。”
柳郧惊奇地抬头看着妻子。
柳白氏笑道:“你看我干嘛!怎么,你不相信我那吝啬的姐夫?”
柳郧说:“不是不相信。关键是,她大姑不是很喜欢清婉嘛,一直想娶清婉回家做儿媳。”
“清婉不是让也先铁木儿那个畜生糟蹋了,清婉的大姑嫌弃,再也不提此事了。”
“不是还有她二姑家的修染吗?好好跟我说,他俩一直互相喜欢。好好还让我做媒成全他俩的好事呢!我这一直忙,也没倒出空闲来顾及此事。”
“像清婉这种事情,当初让我姐夫搞得是满城风雨,但凡讲究点的家庭,哪个肯娶?”
“这有什么,清婉不是被迫的嘛,再说,既是不是处子,又如何?”
柳白氏盯着柳郧看了半天,最后笑道:“你好像满不在乎的,我忘了给你娶回家,给你做小。”
“哎~你胡说什么,那可是我的亲外甥,你岂不乱了纲常。”
“清婉这个外甥是外戚,不算乱纲常。我想,我年纪大了,总不能让你断了后吧!”
“不是说清婉嘛,怎么说到我身上来了……既然修染那么喜欢清婉,干嘛不去争取?难道修染也在意清婉的清白?”
“这我就不清楚了,反正在无人可嫁的情况下,姐夫才把清婉嫁给六岁孩童——甄有才。”
“你姐夫干嘛这么着急,清婉也不过十六岁,正当花季;再说了,过段时间,人们把这段丑事淡忘了,再嫁人,岂不更好!?”
“等不了了!”
柳郧盯着妻子,不解地问:“为何?”
柳白氏用手比划了一下,说道:“肚子,大了。”
“噢~” 柳郧若有所思,随即,“噗嗤”一声又笑了起来。
柳白氏诧异地问:“你笑嘛,肚子大了,又那么好笑吗?”
柳郧止住了笑,说:“我是笑,六岁的孩童怎能使女人怀孕?你姐夫这不是掩耳盗铃吗?等这孩子一出生,是算她小丈夫有才的呢?还是算他公爹友乾的。”
“当然得算那个混蛋也先铁木儿的了。”
“那,你姐夫这不是多此一举嘛!”
“怎是多此一举?是两全其美。这样一来,姐夫嫁出了女儿;甄友乾一家可就真有钱了……”
“你姐夫不是太医嘛,弄一副打胎药,岂是难事?干嘛非得干这‘赔了夫人又折兵’的事儿?”
“你可知,给女人打胎简单,要是再想怀孩子,可就难了。”
“这打胎药对女人害处这么大吗?”
“可不是呢!要不,那些从良的妓女,有几人能生育的?”
“嗨!”柳郧叹息道,“只是苦了清婉和那一半的家业——一个孩童,本就需要照料,又怎会去痛爱自己的妻子;甄友乾是个浪子,把这么多的家产给他,几天就让他糟蹋没了。”
“姐夫不给他银子,而是把自己的一份产业给他,让她三姑父经营……”
这时,柳好好进了房间。
她进门问道:“爹爹说什么事儿了,都得娘亲又是哭来,又是笑?”
柳郧说道:“哦,爹爹要出远门,你母亲舍不得我,便伤心流泪了。”
“爹爹要去哪儿?”
“去上都。”
“去几天呀?”
“要去好多天。好好呀,你的母亲身体不好,你在家里,可要细心照料母亲才是。”
“放心吧,爹爹,我会照顾好我娘亲的。”柳好好拉起柳郧的双手说,“不过,爹爹去那么长时间,娘亲一定会想爹爹的,您可一定要经常给我俩来信哟。”
“那是自然。”
柳好好把柳郧拉到桌子旁说:“爹爹何不现在就我们写一封?”
柳郧笑着坐在椅子上,略一思索,提笔写道:
“日暮想清扬,蹑履出淑房。
网虫生锦荐,游尘掩玉床。
不见可怜影,空余黼账香。
彼美情多乐,挟瑟坐高堂。
岂忘离忧者,向隅心独伤。
聊以一书礼,以代几回肠。”
————————————
注释
[1]元上都
上都,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境内,多伦县西北闪电河畔。是元朝四大都城之一。
(1)忽必烈建开平
金莲川草原一带水草丰美,历史上曾是匈奴、鲜卑、契丹、女真、蒙古等古代游牧民族活动的地区。
12世纪,金世宗完颜雍命名此地为“金莲川”。 金代筑有景明宫,是皇帝避暑的地方。
1251年,蒙哥即大汗位后,忽必烈以皇弟之亲,受任总领漠南汉地军国庶事。于是忽必烈把他的藩府南移至金莲川地区。他在负责统治汉地之后﹐进一步扩大了与汉人士大夫的接触﹐受到更多的汉文化的影响。
1256年春,便命僧子聪(即刘秉忠)在桓州以东,滦水(今闪电河)以北,兴筑新城。
1259年,新城建成,城市背靠龙岗山,南邻滦河,放眼一望是广阔无垠的大草原,气势恢宏,命名为“开平”城,作为藩邸。当时蒙古国的都城在哈刺和林。忽必烈在选择其藩邸地址时,考虑到“会朝展亲﹐奉贡述职,道里宜均”,因而把它确定在地处蒙古草地的南缘,地势冲要的开平﹐既便于与和林的大汗相联系﹐又有利于对华北汉人地区就近控制。通过金莲川幕府的大量活动﹐忽必烈加深了对学习汉文化﹑变更蒙古旧有统治方式必要性的认识,并取得了汉人士大夫的普遍支持,为元王朝的建立打下了基础。
(2)改名上都
1259年,蒙哥死。
1260年﹐忽必烈在开平即大汗位,与留守和林的幼弟阿里不哥发生了争夺汗位的战争。忽必烈依靠汉地的丰厚人力物力﹐把开平作为前沿基地,历时四年,终于战胜了阿里不哥。
中统四年(1263年),升开平府为上都,以取代和林。但这时忽必烈政权的统治重心已转移到中原汉地,把都城设在山后草地已嫌偏远。
至元元年(1264年),又改燕京为中都。九年,改中都为大都,定为都城,而将上都作为避暑的夏都,形成两都制的格局。每年四月,元朝皇帝便去上都避暑。八九月秋凉返回大都。皇帝在上都期间,朝廷诸司都分司相从,以处理重要政务。皇帝除在这里狩猎行乐外,蒙古诸王贵族的朝会(忽里台)和传统的祭祀活动都在这里举行。上都是一座具有汉式宫殿楼阁和草原毡帐风格的新兴城市。
(3)废弃
1358年农历十二月,红巾起义军分道北伐﹐中路关先生﹑破头潘部攻陷上都,焚烧宫殿,掠得玉玺、仪仗、珠宝等,七日后撤离,从此,元上都逐渐衰落。
1368年正月,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同年7月,元顺帝从大都逃往上都。
1369年8月,明朝大将常遇春、徐达率领的中路大军攻克元上都。上都伴随着元朝失去中原汉地政权而逐渐废弃,蒙古民族退回草原游牧生活,开启了北元时代。
1396年,明朝在元上都正式设开平卫指挥使司,然后大力经营,加强屯守,并修缮城垣。明成祖以后,明朝防卫内撤。
1430年,开平卫移至长城以内的独石口,改为隶属万全都指挥使司,元上都至此彻底废弃。
16世纪初期,蒙古达延汗重新统一蒙古各部,将蒙古各部划分为六个万户,元上都地区属于应绍卜万户的封地,为“云需府”管辖。
清初,蒙古右翼诸部的察哈尔部在这里驻牧。
(4)风格
上都是一座具有汉式宫殿楼阁和草原毡帐风格的新兴城市。其景物风习,在元朝文士的吟咏中多有记叙。同时的西方人马可波罗、拉施都丁也有描述。上都与大都之间有四条驿道相通,往北又可以循帖里干驿道交通漠北。朝廷设上都留守司兼本路都总管府,掌领宫阙都城,兼领城区及所属州县民事:皇帝返还大都后,并领上都诸仓库之事。
上都广为西方人认识,原因是13世纪马可孛罗于此地觐见忽必烈,于其《游记》中记载都城生活的奢华:“内有大理石宫殿,甚美,其房舍内皆涂金,绘重重鸟兽花木,工巧之极,技术之佳,见之足以娱乐人心目”。
《马可波罗游记》扩大了欧洲人对东方世界的认识,并在15世纪激起西方航海家对东方的向往,进而推动了欧洲人由海路来东方的探险活动。几百年来,随着《马可波罗游记》的广泛传播,上都的英文译名“Xanadu”在欧美等国知者甚多。
18世纪英国诗人柯勒律治阅《游记》后,于其诗篇中赞美:“上都坐忽必烈汗,恢宏皇城乐御邦”(In Xanadu did Kubla Khan, A stately pleasure-dome decree...)。后来西方人以"Xanadu"比拟作“世外桃源”。土卫六上的最大亮区俗称为"Xanadu Regio",因没有人知道那里是什么样。
[2] 宋文瓒,字子章。河南裕州人。至治中累迁浙西宪司经历,调江浙省都事。泰定元年(公元1324年)入为中书右司都事,改左司。泰定2年,出为江浙省左右司郎中。天历元年(公元1328年)历大宗正府郎中、礼部侍郎,天历2年除杭州路总管,始至即大治庙学。至正2年(公元1342年)改山东都转运使,历刑部尚书、大都路总管,除两淮盐运使。年七十致仕,居绍兴。
(5)地位
两都巡幸
元上都在元代政治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元朝实行两都制度以大都(今北京)为首都,上都为夏都。从忽必烈时期开始,一般每年夏历二、三月从大都出发,“北巡”上都,八、九月返回大都。元惠宗(顺帝)暑期每年夏历四月从大都出发,九月回到大都,皇帝每年在上都居留的时间近半年之久。皇帝巡幸上都时,扈从人员有后妃、太子和蒙古诸王,还有宰相大臣、百司庶府,各以其职分官扈从,只留中书平章政事、右丞(或左丞)数人居守大都。
驿道枢纽
上都是北方驿道的重要枢纽。上都至大都共有西路、驿路、辇路和东路4条路。元朝皇帝赴上都多走辇路,由西路返回大都。为管理上都各项事务和为元朝皇帝巡幸上都服务,上都城内建有许多公廨官署,设有庞大的封建官僚统治机构。中统四年(1264年)设立上都路总管府。至元十八年(1281年)设立上都留守司,兼本路都总官府。上都留守司及下属20多个直属机构主要负责管理宫廷事务和皇帝巡幸时的一切杂务。为辅佐皇帝在上都议办朝政,上都专门设有重要衙门的分支机构,如中书省上都分省、御史台上都分台、翰林国史院上都分院等等,这样的分支机构共有数十个。上都官署的设置是整个元朝封建国家机器的一个缩影。
宗教活动与文化交流中心
上都城有众多佛寺、道观、清真寺等宗教建筑,宗教活动十分兴盛。1260年,忽必烈就封八思巴为帝师,在上都城西南建有八思巴帝师寺。道教在上都也有很大势力,各宗派都建有道宫。上都居民中也有信仰伊.斯兰教、景教等。上都作为元夏都,是北方宗教兴盛的中心,同时也是多元文化交流的中心。
上都在1358年被农民起义军焚毁,之后又几经战乱,最终成为一座废墟。元上都从1256年初建,至1358年被焚的百年间,曾在世界历史和中国历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
(6)重大历史事件
其一,元朝向全国发行纸币
纸币最早出现在我国唐代,当时称“飞钱”,宋代称“交子”,金代称“交钞”。1260年3月,忽必烈决定在上都向全国发行纸币,7月,发行“中统元宝交钞”。此后,受到元流通纸币影响的波斯、印度、日本等国,也陆续开始发行纸币,促进了世界货币的变革。
其二,佛道大辩论
由于忽必烈对宗教兼收并蓄的政策,使元上都成为当时世界的宗教中心,中国传统信仰的佛、道、儒三教,在此交融。在上都城内,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地位是平等的。宗教建筑除道观、佛寺之外,还有回回寺、十字寺等。蒙哥汗时期,大蒙古国内佛教与道教之间的竞争,矛盾日趋激烈,蒙古王室不得不出面调停佛、道二教的争端。1255年,在哈喇和林举行了佛、道二教第一次辩论会,佛教占了上风。1258年,蒙哥汗委托忽必烈在开平召集佛、道二教代表计数百人,进行第二次辩论。藏传佛教在八思巴的激辩下,战胜道教,忽必烈判定佛胜道败,佛教获得蒙古统治者的推崇。忽必烈在上都即位后,封藏传佛教萨迦派高僧八思巴为“大元帝师”,命他在上都建立寺院。自此,藏传佛教在整个中国,包括漠北的哈喇和林都获得广泛传播,产生了显著影响。
其三,南坡之变
南坡,又叫南坡店,是距离上都最近的一个驿站。元朝皇帝往返于大都和上都之间,上都留守司的官员,都要在南坡店迎送,即“南坡迎送”之礼。1323年八月初五,元英宗硕德八剌由上都返回大都时,于当日驻扎在南坡,当晚英宗遭到暗杀。这是发生在元上都地区的重大政变,史称“南坡之变”。皇位继承,一直是元朝中后期政治史上十分突出和难以解决的问题。从1307年元成宗去世,到1333年元惠宗妥欢帖睦尔即位,短短二十四年间,九位皇帝的即位几乎都充满了惨烈的争斗。  
    喜欢踏乡记之叹流水兮请大家收藏:(www.663d.com)踏乡记之叹流水兮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16/16855/2327619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16/16855/23276198.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