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2.喝茶

推荐阅读:剑帝寒门崛起校花的贴身高手清都仙缘刀光如月映九州我在诡异世界谨慎修仙巨门卷老子是全村的希望医路坦途我们反派才不想当踏脚石


        茶,原为中国南方的嘉木,茶叶作为一种著名的保健饮品,是古代中国南方的先民对中国饮食文化的贡献;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然后就开始沿着丝绸之路、茶马古道和海上之路传向全世界,由此改变了全球很多国家和民族的饮食习惯。中国茶文化糅合了中国儒、道、佛诸派思想,独成一体,是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而那种芬芳而甘醇的饮料这是我国除了四大发明以外对世界文化做出的又一重大贡献。
三皇五帝时代的神农有以茶解毒的故事流传,而黄帝则姓姬名荼,荼即是古代的茶字。茶属于山茶科,为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植物,茶树喜欢湿润的气候,在我国长江流域以南地区一直有广泛栽培。茶树叶子制成茶叶,泡水后使用,有强心、利尿的功效。而茶的功能的演变从最初的祭品、菜食到作为药用,再从治病的药物而逐步发展成为日常的饮料,其间经历了漫长的时间演变的时期。
像神农氏那样把新鲜茶叶从茶树上摘下来,直接放到嘴里咀嚼食用,大概是人们最早利用茶的方式了。后来,人们喜欢把新鲜的茶叶加上佐料当作下饭的菜肴吃,这就是所谓的“茗菜”;到了魏晋南北朝,饮茶之风开始盛行之时,以茶佐餐的习俗也并未绝迹,当时有把茶和稀饭同煮做成“茗粥”的,也有把茶和面粉同煮做成“面茶”的。直到如今,在煮鸡蛋的时候加入茶叶,煮出来的鸡蛋就既有了茶叶的颜色、也有了茶叶的清香,这种茶叶蛋在中国任何一座城市里都能吃到,也算得上是古韵犹存吧。
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发明了将茶叶研磨后制成饼茶的办法。饼茶的制作过程相当繁琐,要经过蒸、淋、榨、研、焙等多道工序,将茶叶捣碎,进而在碎茶中加入油膏、米粉等,制成团茶或拍成饼状,然后在茶饼或茶团的中心钻孔,用绳穿起来,放入密室焙干,制好的饼茶可以密封保存,饮用的时候捣碎,放上葱、姜、橘子等调料煎煮。这样的茶饼如今在西南地区还很常见,最有名的就是西藏的那种茶饼了。
于是,茶圣陆羽出现了,他的那本《茶经》开创了中国茶文化的历史。告诉大家,首先要将饼茶放在火上烘焙,去除其中的水分,待饼茶变得坚硬松脆后用特制的器具将饼茶碾成细细的粉末;然后用上口开放的鼎、镬煮水。边煮边观察水沸的程度,以鱼目、涌泉、连珠比喻煮水的三个阶段:在鱼目的时候往水里加一点盐以增加茶的鲜味,在涌泉的时候要先盛出一瓢水,再用竹筴(即箸、筷子)充分搅拌正在煮的水,让水温变得均匀;在连珠的时候投入已碾碎的末茶再继续搅拌,茶汤很快就会泛起茶沫,再倒入先前盛出的那瓢水,由于水温适当降低便会浮现出更多的汤花,这时候,把煮茶汤的茶鼎从火上取下,就可以饮茶了。
于是,正是在陆羽写作了那本《茶经》以后,在历朝历代的文人雅士的引导和推广之下,人们才从普通的“吃茶”、“饮茶”上升到“品茶”的境界,也反映出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的丰富,粗茶淡饭似的温饱状态已不能满足那些皇家贵族、富贵人家和文人雅士的要求,开发和总结茶艺为他们对生活细节的日益精致化开辟了一片清新的天地。饮茶就成了一种品位高雅的生活情趣,除了带给人饮食上的满足,也有了脱俗的精神享受,于是就有了茶文化。
到了宋代,人们对饮茶精致化的追求达到了极致,演变成一种仪式化的活动。虽然依然喝饼茶,但舍弃了煎茶的做法,而代之以“点茶”,也就是冲饮。当然会有煮水,不过已经不放盐;因为采用点茶,所以开始有了茶杯和茶盏。点茶前,先用微火将茶盏烘热,接着把碾好的末茶放在茶盏中,倒入少量沸水,细细调成膏状后,再缓缓注水,同时用小的茶筅搅拌,使之浮起茶沫。饮茶的方法在宋朝开始被提炼成一种技艺,文人墨客不仅经常举办茶宴,还在茶宴上比试点茶的技巧,比较茶具与茶汤的配合,“斗茶”风行一时。
饼茶虽然便于保存,但是制作费时费力,饮用繁琐不便,更重要的是,茶在制作成饼的过程中会损失一部分茶汁,也容易产生油膏,这对越来越崇尚自然、注重原汁原味的茶客来说是很难接受的。因此,元代以后就出现了越来越强调茶之本味的趋势。明代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从那些元代的来自蒙古的北方人手中夺取了政权之后,为了让国家从战乱后百废待兴的凋敝中迅速恢复过来,在政治、经济方面做出了一系列重大的改革。
在饮茶上,朱元璋毅然废除了加工繁难、造价昂贵的饼茶,只接受散茶为贡茶,提倡喝全叶的煎茶,饮茶时不再碾成粉末,而是全叶冲泡;明人的茶具也随之由大壶改为小壶,因为用大壶冲泡茶叶,味道散失得快一些,用小壶才更容易保持茶的香气。就这样,在一位皇帝身体力行的带动下,散茶全面取代了饼茶的地位,延续了1000年的饮茶方式到此又一次大变,奠定了现代茶文化的饮食习惯,也就一直延续至今。
明代开始废团茶、散茶大兴。烹煮过程简单化,甚至直接用冲泡法,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不仅减轻了广大茶农的劳役之苦,而且使饮茶的方式、饮茶的器皿发生了根本变化。当时,人们对茶、饮茶器皿的爱好与审美情趣,也随着社会饮茶风俗,烹饮方法及陶瓷饮茶器皿不断演变而发展。宋代的时候,随着斗茶风靡全国,人们崇尚建窑黑釉茶盏,文人雅士斗茶、品茶时,用名贵的贡茶,配建窑黑色兔毫茶盏,同其色胜似雪乳的茶汤形成鲜明对比,为品茶、斗茶增添美感的情趣。
可是到了明代,人们却又喜爱纯白小巧的定瓷茶碗。和古朴简略的宜兴紫砂壶,除宜兴紫砂壶以外,瓷都景德镇的陶瓷茶具日益向精美的方向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到了清代的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景德镇陶瓷已达鼎盛时期,其胎质坚细、釉光莹润、色彩绚丽、镂雕精工特色,特别是景德镇御窑生产的宫廷用茶壶,极其精工,华美绝伦。而现代的景德镇的制陶工艺更因为那个充满神奇色彩的“主席用瓷”而名扬天下。
当然,茶具也是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茶文化演变的直接依据。
    喜欢紫气东来请大家收藏:(www.663d.com)紫气东来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16/16150/1937630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16/16150/19376300.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