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4章 庚辰春闱(一)
推荐阅读:剑帝、寒门崛起、校花的贴身高手、清都仙缘、刀光如月映九州、我在诡异世界谨慎修仙、巨门卷、老子是全村的希望、医路坦途、我们反派才不想当踏脚石、
大明万历八年,庚辰龙年。
如果站在全世界的角度来看,本年度头号世界新闻应该是西班牙与葡萄牙组成共君联邦。即卡斯蒂利亚王国与阿拉贡王国(加起来即通常意义上说的西班牙)的国王腓力二世,趁着葡萄牙在国王塞巴斯蒂安一世战死于对摩洛哥的三王之战后的继承危机,在本年吞并葡萄牙(兼任葡萄牙国王),实际上统一了伊比利亚半岛。
西葡合并的最明显结果,便是世界头号殖民帝国横空出世。此时此刻,从欧洲到美洲的大西洋体系,与欧洲绕过非洲到亚洲的印度洋、太平洋体系,从政治上合二为一。总之,十六世纪见证了伊比利亚尤其是西班牙对环大西洋体系的开创、建设和独占。
当然,这跟此时的高务实关系不算太大,如果一定要掰扯掰扯的话,大概是葡萄牙开始借助西班牙的力量强化在香料群岛(粗略点说就是印度尼西亚)的殖民开拓,而西班牙也转而借助葡萄牙在亚洲的殖民根基,开始进入吕宋群岛(粗略点说就是菲律宾)。
南洋地区包括吕宋在内,都是高务实早就内定了的“泛大中华势力范围圈”,所以西葡合并对他的影响主要就是今后“下南洋”可能多了一个(也许还是要算两个,因为西葡殖民帝国内部矛盾很严重,而且它们没有在法理上合并,只是共君联邦性质)强大的海上竞争对手。
不过,高务实也并不是很着急,南洋是大明的家门口,只要大明自己回过神来,高务实觉得在新政改革之后,还是能够跟西葡帝国在这个区域扳一扳手腕的。第一当然是欺负人家本土离得远,第二则是因为八年后的西葡联合舰队——无敌舰队将会惨败给英格兰。
虽然说此时的西班牙正是高光时刻,哪怕第一次无敌舰队惨败,也没能折损西班牙多少元气,在第二年到第三年,西班牙就再次打造了一支更加强大的无敌舰队(无风注:详见杰弗里·帕克《腓力二世的大战略》,以及《菲利普二世时代的地中海和地中海世界》、《西班牙·葡萄牙:帝国的兴衰》等著作),但至此西班牙帝国陷入了与英格兰的长期海上拉锯战(后期还要加上尼德兰),后来又因为尼德兰独立战争、三十年战争等等一系列战争,西班牙无论陆海,皆是元气大伤,到了1640年,别说尼德兰没有保住,连葡萄牙都独立了。
所以高务实的南洋战略依旧很稳健,有条不紊地按照预定计划逐步推进。
去年年底,他通过和工部的交易,取得了宁波、泉州、广州三地的官港,现在正在想方设法进一步扩大港口和改善运营,同时也开始大量吸取远洋造船工匠(其实也没多远,基本就到南洋打止了)、跑过南洋的水手等与南洋海贸相关的人才,并且正在筹划建立第一个位于南方的京华造船厂……总而言之,他算是仗着年轻而不是很着急。
世界大局对高务实的影响不大,但国内有件事,高务实就非常关心,非常重视了。
那就是今年的庚辰春闱。
大明是个自从有贡举以来最重科名的社会,极其讲究出身资格。甲榜、乙榜之分,界限极清。世人眼中,进士与举人的身家更是有着云泥之差。
尤其是明中叶之后,一切以科举为重,一切以出身资格为准。虽然进士为一途,举、贡为一途,均属正途,但实际上在使用时,贡生不如举人,举人不如进士,故民间流传有“有空筒的举人,无空筒的进士”之类谚语。
高官要职,非进士不能为之。
自天顺二年(1458年)李贤奏定以后,修撰专选进士,自此以后非翰林不入内阁。南北礼部尚书、侍郎以及吏部右侍郎,非翰林不任。庶吉士必由进士考选,而庶吉士始进之时,便已被朝野视为“储相”。
正是因为举人一旦高中进士,便可释褐为官,在朝要弄个给事、御史、主事干干,外放则或授府推官,当个“市级”二把手,或知州、知县,弄个县级一把手当当,有权有势,且前途不可限量,乃至于尚书部堂、内阁阁老等都是出自他们,因此进士身价百倍,远不是举人可以相提并论。
普通人称呼进士,必加“老爷”二字于其后,没有单称进士的,便是明证之一。
士子一中进士,哪怕没有做官,或者致仕归家,乃至于主动请辞,回到家乡都会自动成为地方名士。进士在籍之家,无论该进士人在何处为官,老家若有婚丧等事,知县都要派人送礼,若这进士之家在县城,知县往往亲自到场;若是在乡村,也会派县丞、主簿、教官代行。凡两榜进士出身的地方士绅,要见巡抚、巡按,均可用名帖抗礼,而举人则不行。
如果说这些还只是社会地位,那么赚钱的能力差距就更大了。
中了举人可以脱贫,中了进士则可致富。根据高务实这些年的了解,一个塾师要年收束脩五十两,才能维持其家在京一年的生活(读书人标准)。而非一个留京为官的新中进士,一年的花费却最少也要一百两银子,一般需要三百里左右,甚至多一点的花个六七百两也不少见。可是这其中有很多人是原本家资微薄的贫寒人家出身,哪来这么多钱呢?
实际上,这些新科进士从高中开始,车马、跟班、衣服、用具、吃喝花费,就都有人支应了。甚至哪怕是不做官,也有送钱送房上门巴结的人。因为但凡靠上个进士老爷,就等于靠上了一棵好乘凉的大树。
譬如某商人犯了点事,自己去衙门求情,花上千两也未必办得成,但如果有个进士老爷帮忙,他一张二指宽的纸条就可以解决问题。
而决定一个人能不能鲤鱼跃过龙门的考试,便是会试。
明制,举人在京应礼部之试者,叫会试,乃集中会考之意。会试定时为三年一科,于乡试的此年进行。由于乡试都是在子、午、卯、酉年进行,所以会试则都在辰、戌、丑、末年进行。乡试常在八月,而会试则在二月。
与乡试的办法类似,都是在当月初九日考第一场,三日后考第二场,再三日后考第三场。
会试既然是礼部主持,考试的地点当然是京师的贡院——明初在南京,永乐十三年后改在北京。
明代的会试与宋代有所不同,凡乡试中举的举人,都可以无限期地参加会试,这一方面可以省却不少士子的麻烦,少费冤枉劲、少花冤枉钱,但同时也造成了一些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会试参加考试的人数特别多。
其实早在正统元年、弘治元年时,朝廷曾两次规定举人三次会试不第便不得再参加会试,但由于此举断送了大多数举人的前程,窒碍难行,所以都没坚持多久,朝廷便扛不住压力而取消了。
所以春节刚过,京师里便涌入了大量前来应试的举人,高务实虽然不可能派人去数,但估计至少也是数以万计了。
而现在,这数以万计的举人都在等一件事,等皇帝公布本次会试的主考官和副考官。喜欢大明元辅请大家收藏:(663d.com)大明元辅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到六六闪读(www.663d.com)
看剑来
如果站在全世界的角度来看,本年度头号世界新闻应该是西班牙与葡萄牙组成共君联邦。即卡斯蒂利亚王国与阿拉贡王国(加起来即通常意义上说的西班牙)的国王腓力二世,趁着葡萄牙在国王塞巴斯蒂安一世战死于对摩洛哥的三王之战后的继承危机,在本年吞并葡萄牙(兼任葡萄牙国王),实际上统一了伊比利亚半岛。
西葡合并的最明显结果,便是世界头号殖民帝国横空出世。此时此刻,从欧洲到美洲的大西洋体系,与欧洲绕过非洲到亚洲的印度洋、太平洋体系,从政治上合二为一。总之,十六世纪见证了伊比利亚尤其是西班牙对环大西洋体系的开创、建设和独占。
当然,这跟此时的高务实关系不算太大,如果一定要掰扯掰扯的话,大概是葡萄牙开始借助西班牙的力量强化在香料群岛(粗略点说就是印度尼西亚)的殖民开拓,而西班牙也转而借助葡萄牙在亚洲的殖民根基,开始进入吕宋群岛(粗略点说就是菲律宾)。
南洋地区包括吕宋在内,都是高务实早就内定了的“泛大中华势力范围圈”,所以西葡合并对他的影响主要就是今后“下南洋”可能多了一个(也许还是要算两个,因为西葡殖民帝国内部矛盾很严重,而且它们没有在法理上合并,只是共君联邦性质)强大的海上竞争对手。
不过,高务实也并不是很着急,南洋是大明的家门口,只要大明自己回过神来,高务实觉得在新政改革之后,还是能够跟西葡帝国在这个区域扳一扳手腕的。第一当然是欺负人家本土离得远,第二则是因为八年后的西葡联合舰队——无敌舰队将会惨败给英格兰。
虽然说此时的西班牙正是高光时刻,哪怕第一次无敌舰队惨败,也没能折损西班牙多少元气,在第二年到第三年,西班牙就再次打造了一支更加强大的无敌舰队(无风注:详见杰弗里·帕克《腓力二世的大战略》,以及《菲利普二世时代的地中海和地中海世界》、《西班牙·葡萄牙:帝国的兴衰》等著作),但至此西班牙帝国陷入了与英格兰的长期海上拉锯战(后期还要加上尼德兰),后来又因为尼德兰独立战争、三十年战争等等一系列战争,西班牙无论陆海,皆是元气大伤,到了1640年,别说尼德兰没有保住,连葡萄牙都独立了。
所以高务实的南洋战略依旧很稳健,有条不紊地按照预定计划逐步推进。
去年年底,他通过和工部的交易,取得了宁波、泉州、广州三地的官港,现在正在想方设法进一步扩大港口和改善运营,同时也开始大量吸取远洋造船工匠(其实也没多远,基本就到南洋打止了)、跑过南洋的水手等与南洋海贸相关的人才,并且正在筹划建立第一个位于南方的京华造船厂……总而言之,他算是仗着年轻而不是很着急。
世界大局对高务实的影响不大,但国内有件事,高务实就非常关心,非常重视了。
那就是今年的庚辰春闱。
大明是个自从有贡举以来最重科名的社会,极其讲究出身资格。甲榜、乙榜之分,界限极清。世人眼中,进士与举人的身家更是有着云泥之差。
尤其是明中叶之后,一切以科举为重,一切以出身资格为准。虽然进士为一途,举、贡为一途,均属正途,但实际上在使用时,贡生不如举人,举人不如进士,故民间流传有“有空筒的举人,无空筒的进士”之类谚语。
高官要职,非进士不能为之。
自天顺二年(1458年)李贤奏定以后,修撰专选进士,自此以后非翰林不入内阁。南北礼部尚书、侍郎以及吏部右侍郎,非翰林不任。庶吉士必由进士考选,而庶吉士始进之时,便已被朝野视为“储相”。
正是因为举人一旦高中进士,便可释褐为官,在朝要弄个给事、御史、主事干干,外放则或授府推官,当个“市级”二把手,或知州、知县,弄个县级一把手当当,有权有势,且前途不可限量,乃至于尚书部堂、内阁阁老等都是出自他们,因此进士身价百倍,远不是举人可以相提并论。
普通人称呼进士,必加“老爷”二字于其后,没有单称进士的,便是明证之一。
士子一中进士,哪怕没有做官,或者致仕归家,乃至于主动请辞,回到家乡都会自动成为地方名士。进士在籍之家,无论该进士人在何处为官,老家若有婚丧等事,知县都要派人送礼,若这进士之家在县城,知县往往亲自到场;若是在乡村,也会派县丞、主簿、教官代行。凡两榜进士出身的地方士绅,要见巡抚、巡按,均可用名帖抗礼,而举人则不行。
如果说这些还只是社会地位,那么赚钱的能力差距就更大了。
中了举人可以脱贫,中了进士则可致富。根据高务实这些年的了解,一个塾师要年收束脩五十两,才能维持其家在京一年的生活(读书人标准)。而非一个留京为官的新中进士,一年的花费却最少也要一百两银子,一般需要三百里左右,甚至多一点的花个六七百两也不少见。可是这其中有很多人是原本家资微薄的贫寒人家出身,哪来这么多钱呢?
实际上,这些新科进士从高中开始,车马、跟班、衣服、用具、吃喝花费,就都有人支应了。甚至哪怕是不做官,也有送钱送房上门巴结的人。因为但凡靠上个进士老爷,就等于靠上了一棵好乘凉的大树。
譬如某商人犯了点事,自己去衙门求情,花上千两也未必办得成,但如果有个进士老爷帮忙,他一张二指宽的纸条就可以解决问题。
而决定一个人能不能鲤鱼跃过龙门的考试,便是会试。
明制,举人在京应礼部之试者,叫会试,乃集中会考之意。会试定时为三年一科,于乡试的此年进行。由于乡试都是在子、午、卯、酉年进行,所以会试则都在辰、戌、丑、末年进行。乡试常在八月,而会试则在二月。
与乡试的办法类似,都是在当月初九日考第一场,三日后考第二场,再三日后考第三场。
会试既然是礼部主持,考试的地点当然是京师的贡院——明初在南京,永乐十三年后改在北京。
明代的会试与宋代有所不同,凡乡试中举的举人,都可以无限期地参加会试,这一方面可以省却不少士子的麻烦,少费冤枉劲、少花冤枉钱,但同时也造成了一些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会试参加考试的人数特别多。
其实早在正统元年、弘治元年时,朝廷曾两次规定举人三次会试不第便不得再参加会试,但由于此举断送了大多数举人的前程,窒碍难行,所以都没坚持多久,朝廷便扛不住压力而取消了。
所以春节刚过,京师里便涌入了大量前来应试的举人,高务实虽然不可能派人去数,但估计至少也是数以万计了。
而现在,这数以万计的举人都在等一件事,等皇帝公布本次会试的主考官和副考官。喜欢大明元辅请大家收藏:(663d.com)大明元辅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到六六闪读(www.663d.com)
看剑来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15/15977/1014064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15/15977/10140647.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