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查本溯源

推荐阅读:闪婚夫妻宠娃日常神州战神女总裁的王牌高手全能真千金她马甲又被拆了代号修罗网游之横行天下三国之凤舞九天剑帝御天天界淘宝店

    说了飞球的事情,王守仁直接又道:“有四五个书生已能开始处理些折子了,你看合适把这些人送进去。”
    朱厚照那里也正是用人的时候,当然是越快越好。
    张浩想了一下,道:“一会儿我便把他们带进宫去,有这些人把折子的轻重缓急整理出来,如此陛下也可分门别类批示,陛下性子跳脱,还得是慢慢适应才是,总有一日,陛下是能够成为太祖太宗一般的杰出帝王的。”
    王守仁的想法并不想那些文臣只知守成,若有开疆拓土的机会,王守仁还是颇为赞成的。
    “咱这位陛下着实非一般人,只是那些文人无丝毫进取之心,想要制衡这些人并非易事。”
    这个问题,张浩当然也看出来了,酒具的问题便是分化文臣的。
    “现在的大明,商贾与文官已经分不开了,那些酒具吃亏的虽说是商贾,但也牵连了不少文官,他们的损失可不小,我准备让他们把这些酒具想办法卖到海外去,海外地界广阔,有的是地方让他们去折腾,在协助他们安定的同时,还能够遣兵进驻,如此,他们不管如何折腾,最后也不得不与我大明进贡。”
    与王守仁,张浩更可以毫不顾忌。
    “如此想法倒真也不错,没有了这些商贾文人,大明便多出了数不尽的土地,如此便可供养更多庶民了。”
    张浩笑了笑的,道:“这并非重要之事,关键是需要解放生产力,提升土地的产量,不然用不了多久重新分配的土地也会被少量的人占去。”
    王守仁眼界宽阔,与王守仁交流,张浩完全可以把他的那些先进想法一股脑的倒出来。
    “这个你以前就说过,在咱书院专门还有这方面的教育,教授者皆为经验丰富的老农。”
    让王守仁当这个院长真没错。
    张浩直接赞成回道:“这个不错,只要先认知,方才能有所超越,至于老农如何,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难道说,非得是读了书的才能为师,让他们放手去做,有任何要求,咱东山都无条件支持,不管是谁有所成就后,都要大肆表彰,激发众人的积极性,若想有所突破,还得是咱东山这些精通各行各业的流民,至于那些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书生有个就成了,指望他们成不了事。”
    与王守仁聊了那么会,张浩便把东山培养出来的五个书生送进了宫中。
    朱厚照从内阁搬到了豹房,身边的人虽都是可信之人了。
    可外朝的那些折子还是在由内阁票拟,司礼监批红的。
    说来,朝政大事朱厚照依旧不能全部把控于自己手中,这让他多少增添了些无力感。
    有了这五人的协助,朱厚照在处理这些事情的时候也就增添了不少掌控权了。
    在松这五人的时候,张浩特意说了一声铜钱被私铸的事情。
    敢于私铸铜钱的,地位肯定不低,朱厚照对此有一个准备也是个好事。
    “有人私铸铜钱?谁这么大胆?”
    朝廷这些铜钱和白银的发行较为混乱,因而私铸问题也蔚然成风,而且屡禁不止,朝廷对此也是颇为的头疼。
    “臣已吩咐人去查了,如此看来,朝廷需要尽快统一货币了,不然吃亏的还是朝廷,最后牟利的却是那些为富不仁的奸商。”
    朝廷铸出来的铜钱本是当一个使用的,接过被那些人硬生生弄成了两个。
    至于多出的一个所产出来价值,还不都归了那些私铸之人的腰包。
    最关键的是,这些人还不用像朝廷纳税。
    以至于朝廷越来越穷,哪地有了灾情需要朝廷相助,朝廷还得东拼西凑的弄钱。
    最后弄来的钱又被那些平日里大鱼大肉的贪官层层克扣,最后落到百姓手中只剩下三瓜两枣了。
    吃不饱饭的百姓,从灾民转眼就会变成叛军。
    为了平息暴乱,朝廷再次凑钱养兵。
    不管凑多少,最后又是一次层层的克扣。
    朝廷不断凑,下面的人不断层层克扣。
    最后的结果就是,朝廷伤筋动骨,百姓民不聊生。
    如此恶性循环,百姓暴乱越来越多,一次次的暴乱,最后让朝廷彻底倾家荡产。
    一朝灭亡,那些层层克扣之人便会摇尾乞怜转而为另一新朝歌功颂德,继续自己的荣华富贵。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朝代如何兴亡,最苦的永远都是百姓。
    当然,那些当皇帝之人日子也并不好过。
    要想当个好皇帝,就得起早贪黑,省吃俭用,给天下臣民做出表率。
    若不想做个好皇帝,那只管放纵自己,可如此用不了多久就得被人拉下去,亦或者是被人半夜斩杀于睡梦中,要不就面临国破家亡的窘境,沦为阶下囚...
    嗯,唠的有点多。
    次日,私铸铜钱的事情便有了线索。
    一大早,陈同便把情报亲自送到了张浩家中。
    “指挥使,那批铜钱的源头已经找到了,是从安陆州来的。”
    “安陆州?”张浩思考了片刻,转问道:“这是兴王的封地吧?”
    兴王朱佑杬,弘治皇帝朱佑樘同父异母的亲弟弟,朱厚照的亲叔叔。
    其子朱厚熜,正是后来的嘉靖皇帝。
    “是,正是兴王封地。”陈同回道。
    张浩吃下最后一口包子,脑海中简单过滤了一下,道:“这样,你随我去东山商行走一趟,看看安陆州有谁借贷了铜钱,只有东山商行这批正德通宝杂质才少,也只有它,在回炉之后才有利可赚。”
    说着,张浩已抬脚奔出了门外。
    这个事情既然已经知晓,便需要马上揪出,越早解决,越能够把损失降到最低。
    很快,张浩带着陈同以及几个锦衣卫校尉便出现在了东山商行。
    段鸿喜才吃了早饭赶到,伙计们也才刚刚卸掉了门板,正在擦洗桌椅板凳。
    张浩脸色郑重,吩咐道:“查看一下借贷名单,瞧瞧安陆州有无借贷的,借贷之人是谁?”
    瞧着张浩如此郑重,段鸿喜他不敢有丝毫懈怠,随即越过擦洗桌子的伙计,拿出钥匙,打开柜子,翻找出借贷名单,寻了半晌,突然道:“找到了,安陆州着实有二十五人来借贷过,有两人未能还贷,已收了铺子,其余二十三人已还贷完成。”
    听了段鸿喜汇报,张浩在账本中仔细辨认着,问道:“竟有二十三人还上了借贷?这倒是颇为稀奇,还贷的铜钱呢?可还能找到?”
    此事就难了。
    不管是谁还贷,核查完毕之后都会送入库房的。
    至于是谁还贷的,还真就很难寻出来了。
    毕竟那么多用钱,也没办法在上面做了记号。
    张浩抓着账本,来回踱步于房间中。
    有问题的铜钱是从安陆州流通出来的,而偏偏就只有安陆州还上了借贷,这怎么看都有那么一些问题的。
    目前最关键的问题是要看,东山还贷上来的这批铜钱是否存在问题了。
    “喜子,今日东山商行歇业一日,你马上核查看库房中的铜钱是否存有问题。”
    说着,张浩又把留在身上的那枚有问题的铜钱递上去,道:“就是如此,你先瞧瞧....”
    段鸿喜经手了这么多,有问题没问题的可是瞧的一清二楚的。
    很快,便道:“这就是私铸的?”
    张浩点头,道:“嗯,现在在市场中已发现了这种私铸的铜钱,你马上带人查看,看看咱库房是否有这样的,定要溯源追查到真正的私铸之人。”
    由于东禹的铜矿充足,从东山商行借贷出去的都是那种新式的正德通宝。
    至于还贷而来的那些旧钱都还在仓库堆放着。喜欢大明从揍了武宗开始请大家收藏:(663d.com)大明从揍了武宗开始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到六六闪读(www.663d.com
    看剑来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15/15239/1325674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15/15239/13256746.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