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宁城是宝地
推荐阅读:剑帝、寒门崛起、校花的贴身高手、清都仙缘、刀光如月映九州、我在诡异世界谨慎修仙、巨门卷、老子是全村的希望、医路坦途、我们反派才不想当踏脚石、
李曙拜别彭荣先生,朝远处的李顺走去。
李顺远的对着彭荣先生,施了一礼,然后才转身跟着李曙下了山。
李曙:“是我爹回来了吗?”
李顺:“是的,哥儿。”
得到肯定的答复,李曙不仅回头看了一眼彭荣先生。
先生站在亭子里,只看到背影,山风阵阵,衣诀飘飘,很有点世外高人,仙风道骨的风范。
先生真的能掐会算?
带着疑惑,跟着李顺匆匆下山,上了马车,直往南门外的金玉村而去。
他已有几个月没见到父亲了,心中也甚是想念。
其实他最想听的就是父亲讲在外的见闻。
他也希望能够像父亲一样早点出去游历,增长见闻和学识,不是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吗?
长这么大,他还只去过成都府呢?
还是很向往外面的世界。
男儿志在四方。
最佩服的就是自己的父亲。
去过那么多的地方。
虽然他身上没有什么功名。
但是李曙知道。
父亲更喜欢自由自在,而且也有经商的天赋。
整个李家至少有一半是靠父亲这边经商的李氏弟子撑起来的。
至于那些做了官的李氏子弟,
据他所知每年从李家投入到他们身上去的银钱,都比他们的俸禄多。
当然他们也会回报家族,
有他们在外给李氏的生意保驾护航。
不然也没有李氏家族如今的繁盛。
走仕途和经商的弟子是相辅相成的。
马车停在了李曙家的门口,这一片都是李家族人居住,房屋楼宇连绵不绝,占地很大。
如一片蜘蛛网一样,外人进来很有迷路的可能。
而他们家就是整个金玉村的中心,这里不仅有李氏宗祠,还有父亲处理事务的论事堂。
但凡父亲在家的时候,每天都有管事来汇报事务,找父亲拿注意,然后再出去发号施令。把父亲的命令传达到各个地方。当然是家族有生意的地方。
在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喜欢带着他。
他处理事务的时候,就让李曙在旁边看着听着,不管他看不看得明白,听不听得懂。
后来长大了,他还曾经开玩笑说:“爹爹,你好威风,像个大将军,你的论事堂就好像中军大帐,或者是白虎堂…”
娘亲听了,吓得花容失色。
“小孩子,乱说什么?”
父亲却道:“不碍事,不碍事,小孩子童言无忌。”
娘亲:“你总是惯着他,如果让有心人听去,在外面乱嚼舌根,别人还以为我们李家有什么想法?无故为自己招来麻烦。”
“哈哈哈哈,有什么想法?
我们李家的想法就是……赚钱,赚很多的钱,然后安安稳稳地在这里生活,代代相传…
这里可是风水宝地,最适合生养。
别的地,我们哪都不去。”
这宁州城的确是风水宝地。
说起这宁州府,也是川中重镇,有些历史了。
宁州府又叫宁城。
早在夏商,蜀族逐渐发展分布于四川盆地。周到春秋战国,蜀族于盆地建立了国家。在秦王朝灭蜀国前,宁州境为古蜀国辖地。这里已形成独具特色的早期蜀文化,曾是蜀国繁盛地区。
东晋永和三年(347年),桓温平蜀后,罢德阳郡,并于德阳县东南境析置宁郡。取“息乱安宁”之意。“宁城”之名自此始。
唐武德元年(618年),罢宁郡复置宁州,以州辖县。唐玄宗开元仍行道辖州、县。亦在冲要处及边地设都管府、都护府,以都督诸州军事并监督诸州刺史。在宁州设都督府,隶属剑南道东川。
天宝元年(742年),撤宁州置宁郡,以郡辖县。乾元元年(758年),复撤宁郡置宁州。
自此宁城在历朝历代都倍受重视,被誉为人杰地灵,物华天宝的吉祥之地。
尤其是在唐朝,因皇子李宥(后改名为李恒)进封宁王,后继位,史称唐穆宗,宁州城首次成为潜龙藩封地。
再到本朝宋太祖设全国为道,太宗又设全国为路,路下设府、州、军、监为一级,其下设县。成为路、州(府、军、监)、县三级政区。咸平四年(1001年),将今四川重划分为“四路”,总称四川路,为四川得名之始。政和五年(1115年),升宁州为宁府,领辖小溪(方义改名)、蓬溪、长江、青石、宁城五县。
而本朝徽宗赵佶,元丰八年(1085),初封宁王,绍圣元年(1094),封宁郡王,后即帝位。
宁州城再次成为潜龙藩封地。
宁城因此而名声大噪,再加上石佛寺的开山鼻祖克幽禅师,以及唐宋以来的历代帝王对石佛寺的看重,以及历代出现的文人雅士,如唐朝的陈子昂,来长江县担任过县令的贾岛……
宁城陆路西连都会成都,东接水陆码头万州,水陆沿涪江上达蜀中第二大商业都是梓州,顺江而下,直达江浙富庶之地,是蜀中重要的港口城市和水路交通枢纽。各种商品大量在此集散,商贸繁盛生活时尚,是川陕四路中充满文化气息的新兴商业城市。喜欢天青色等烟云请大家收藏:(www.663d.com)天青色等烟云六六闪读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
到六六闪读(www.663d.com)
看剑来
李顺远的对着彭荣先生,施了一礼,然后才转身跟着李曙下了山。
李曙:“是我爹回来了吗?”
李顺:“是的,哥儿。”
得到肯定的答复,李曙不仅回头看了一眼彭荣先生。
先生站在亭子里,只看到背影,山风阵阵,衣诀飘飘,很有点世外高人,仙风道骨的风范。
先生真的能掐会算?
带着疑惑,跟着李顺匆匆下山,上了马车,直往南门外的金玉村而去。
他已有几个月没见到父亲了,心中也甚是想念。
其实他最想听的就是父亲讲在外的见闻。
他也希望能够像父亲一样早点出去游历,增长见闻和学识,不是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吗?
长这么大,他还只去过成都府呢?
还是很向往外面的世界。
男儿志在四方。
最佩服的就是自己的父亲。
去过那么多的地方。
虽然他身上没有什么功名。
但是李曙知道。
父亲更喜欢自由自在,而且也有经商的天赋。
整个李家至少有一半是靠父亲这边经商的李氏弟子撑起来的。
至于那些做了官的李氏子弟,
据他所知每年从李家投入到他们身上去的银钱,都比他们的俸禄多。
当然他们也会回报家族,
有他们在外给李氏的生意保驾护航。
不然也没有李氏家族如今的繁盛。
走仕途和经商的弟子是相辅相成的。
马车停在了李曙家的门口,这一片都是李家族人居住,房屋楼宇连绵不绝,占地很大。
如一片蜘蛛网一样,外人进来很有迷路的可能。
而他们家就是整个金玉村的中心,这里不仅有李氏宗祠,还有父亲处理事务的论事堂。
但凡父亲在家的时候,每天都有管事来汇报事务,找父亲拿注意,然后再出去发号施令。把父亲的命令传达到各个地方。当然是家族有生意的地方。
在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喜欢带着他。
他处理事务的时候,就让李曙在旁边看着听着,不管他看不看得明白,听不听得懂。
后来长大了,他还曾经开玩笑说:“爹爹,你好威风,像个大将军,你的论事堂就好像中军大帐,或者是白虎堂…”
娘亲听了,吓得花容失色。
“小孩子,乱说什么?”
父亲却道:“不碍事,不碍事,小孩子童言无忌。”
娘亲:“你总是惯着他,如果让有心人听去,在外面乱嚼舌根,别人还以为我们李家有什么想法?无故为自己招来麻烦。”
“哈哈哈哈,有什么想法?
我们李家的想法就是……赚钱,赚很多的钱,然后安安稳稳地在这里生活,代代相传…
这里可是风水宝地,最适合生养。
别的地,我们哪都不去。”
这宁州城的确是风水宝地。
说起这宁州府,也是川中重镇,有些历史了。
宁州府又叫宁城。
早在夏商,蜀族逐渐发展分布于四川盆地。周到春秋战国,蜀族于盆地建立了国家。在秦王朝灭蜀国前,宁州境为古蜀国辖地。这里已形成独具特色的早期蜀文化,曾是蜀国繁盛地区。
东晋永和三年(347年),桓温平蜀后,罢德阳郡,并于德阳县东南境析置宁郡。取“息乱安宁”之意。“宁城”之名自此始。
唐武德元年(618年),罢宁郡复置宁州,以州辖县。唐玄宗开元仍行道辖州、县。亦在冲要处及边地设都管府、都护府,以都督诸州军事并监督诸州刺史。在宁州设都督府,隶属剑南道东川。
天宝元年(742年),撤宁州置宁郡,以郡辖县。乾元元年(758年),复撤宁郡置宁州。
自此宁城在历朝历代都倍受重视,被誉为人杰地灵,物华天宝的吉祥之地。
尤其是在唐朝,因皇子李宥(后改名为李恒)进封宁王,后继位,史称唐穆宗,宁州城首次成为潜龙藩封地。
再到本朝宋太祖设全国为道,太宗又设全国为路,路下设府、州、军、监为一级,其下设县。成为路、州(府、军、监)、县三级政区。咸平四年(1001年),将今四川重划分为“四路”,总称四川路,为四川得名之始。政和五年(1115年),升宁州为宁府,领辖小溪(方义改名)、蓬溪、长江、青石、宁城五县。
而本朝徽宗赵佶,元丰八年(1085),初封宁王,绍圣元年(1094),封宁郡王,后即帝位。
宁州城再次成为潜龙藩封地。
宁城因此而名声大噪,再加上石佛寺的开山鼻祖克幽禅师,以及唐宋以来的历代帝王对石佛寺的看重,以及历代出现的文人雅士,如唐朝的陈子昂,来长江县担任过县令的贾岛……
宁城陆路西连都会成都,东接水陆码头万州,水陆沿涪江上达蜀中第二大商业都是梓州,顺江而下,直达江浙富庶之地,是蜀中重要的港口城市和水路交通枢纽。各种商品大量在此集散,商贸繁盛生活时尚,是川陕四路中充满文化气息的新兴商业城市。喜欢天青色等烟云请大家收藏:(www.663d.com)天青色等烟云六六闪读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
到六六闪读(www.663d.com)
看剑来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13/13108/888149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13/13108/8881499.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