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 心理医生???
推荐阅读:剑帝、寒门崛起、校花的贴身高手、清都仙缘、刀光如月映九州、我在诡异世界谨慎修仙、巨门卷、老子是全村的希望、医路坦途、我们反派才不想当踏脚石、
时间很快来到四月的最后一天。
当《滚石》专辑的录制进入到收尾阶段的时候,发行六周的《郊区的耶稣》,北美销量也终于迈过了五百万张的门槛。
这张专辑销量并不理想,六周五百万张,以乐队现在的咖位而言,只能算是及格。
但这仅仅只是实体销量,如果算上数字版本的网络销量,起码要翻上四倍。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数字版实在是太便宜了,平均不到八美元的价格,相较于实体专辑的二十多美元,相差三倍。
而且以现在的技术,数字版本的音质并不会比CD版本差多少,即使有少许差别,以绝大多数人的设备和听力,都无法分辨出来。
反而是价格上的差距,是实实在在的十几美元。
至于Pod或是带有Mp3功能的音乐播放器、手机或者其它设备,在2004年的北美,普及度已经是非常高了,不说人手一个,但起码经常听歌的人必然会购买一台。
除了少数不在乎钱的人,或者是对CD、黑胶情有独钟的群体,绝大多数人都会选择更便宜的数字版本。
这也让乐队在《郊区的耶稣》这张专辑上的收入锐减。
这是一个很简单的算术问题,一张数字版专辑8美元,还要和音乐平台进行分成,落到乐队手中的只有一半甚至更低,而一张实体唱片,乐队至少可以拿到16美元以上,相当于数字专辑的四倍。
而销量……
数字唱片的销量潜力确实比实体唱片更高,但整体收入上,必然是下滑的。
而且随着数字唱片的不断发展,这一现象还会越来越严重。
不过,数字唱片的发展,对乐坛整体来说是一件好事,互联网媒体的模式拉近了明星和粉丝之间的距离。
而对于那些顶级明星来说,唱片销售上的收入或许会有所损失,但粉丝数量更多,完全可以通过其它方式加倍的赚回来。
罗杰的经纪人团队中,负责职业生涯规划的皮埃尔-奥瑟就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一问题。
在最近一次碰面中,这位满脸横肉的斯拉夫人就严肃地提出,乐队应该考虑拓展收入,尽快摆脱目前这种几乎完全依赖唱片销售收入的“困境”。
听了皮埃尔-奥瑟的建议,罗杰思考了足足五分钟,反问道:“你认为应该怎么做?”
“这取决于你们的想法,如果不打算转型的话,对于乐坛明星来说,主要收入来源就那么几种。专辑、巡演、广告代言、版权开发、商业演出、以及在其它电视节目中客串演出。”
皮埃尔-奥瑟停仔细分析了一遍。
专辑自然不必多提,在这方面的收入上,只会逐年减少。
但完全放弃出新专辑是不可能的,乐队现在积累下来的作品数量确实不少,但以“年龄”而论,还没到可以吃老本的地步。
按照皮埃尔-奥瑟的规划,最迟从2005年开始,乐队出新专辑的速度应该降低至每年一张《摇滚圣经》系列、每两年一张其它专辑,直至《摇滚圣经》系列完结。
而巡演,则应该取代专辑,成为乐队的核心收入来源。
以乐队现在的影响力,仅仅只举办过三次北美巡演,和一场单场的海外演唱会,这个数量简直是少得惊人。
至少在未来的五年之中,乐队都应该将主要的精力放在巡演上,尤其是海外的巡演。
而海外巡演去哪,这也是有讲究的,非洲几乎可以排除在外,南美洲这样摇滚氛围狂热,但消费能力较低的地区也可以少去。
欧洲和亚洲,应该成为主要的市场开拓地。
前者的市场高度发达、成熟,而后者,则是着重于未来。
至于广告代言方面,皮埃尔-奥瑟认为这可以成为乐队一个相当重要的收入补充,选取合适的品牌,接取三到五个产品的代言,以现在的市场行情,可以为乐队带来每年两三千万美元的收入,也不会占用乐队过多的工作时间。
只接一两个?钱太少,意义不大。
接太多?又会影响到乐队的主业,反而得不偿失。
至于版权开发方面,倒是没什么需要特别注意的,继续沿用现有的,也是乐坛最普遍的模式走下去就是了,随着乐队作品的积累,以及影响力的扩散,这一块的收入自然会逐渐增长。
反而是在商业演出、综艺节目客串上,皮埃尔-奥瑟认为乐队不应该过多的参与。
虽然这两项收入相当高,但却很容易拉低格调。
对于定位为超级巨星的罗杰三人来说,为了多赚点钱去拉低自己的逼格,绝对是得不偿失的事情。
“这样,你和西奥多碰个面,商量个具体的方案出来。”
罗杰几乎被皮埃尔-奥瑟当场说服,但涉及乐队未来的发展策略,至少也需要一份完善、可行的计划,而不是单听对方的三言两语就做出决定。
在罗杰原本的计划当中,2006年之前,都应该是大量发行专辑的阶段,而不是侧重巡演。
但既然专辑收入大幅度降低的迹象已经明显得不能再明显,罗杰也不会傻乎乎地继续一条道走到黑。
归根结底,乐队的发展策略,始终是为了利益服务,而不是为了出专辑而出专辑。
就好像在2001年的时候,乐队为了《燃烧》专辑的宣传,站在了华盛顿当局的立场上,支持对恐怖主义宣战。
而现在,为了蹭今年大选的热度,放出了《郊区的耶稣》这张反战意味十足的专辑。
事实上,乐队从来没有站在主战派或者反战派一方,而是始终站在对自己有利的立场上。
皮埃尔-奥瑟很快就告辞离开,罗杰看了看时间,已经快到下班时间了,也没有回到录音室继续录歌的想法,吩咐蒂娜-林找来当天的报纸,返回别墅中。
厚厚的一叠报纸上,最上面的是一份《华盛顿邮报》。
正值大选年,几乎任何媒体上都可以看到驴党和象党之间的口水战,更不要说几乎相当于北美官媒的《华盛顿邮报》了。
刚翻开报纸,罗杰就从驴党候选人的竞选发言中看到了自己的乐队。
《郊区的耶稣》这张专辑,被驴党的候选人用来攻击象党的候选人,也就是现任的总统。
驴党提道:“象党的中东策略是愚蠢的,我们为了这场不必要的战争付出了太多的代价,是时候停止,接我们的战士回家了!就像《郊区的耶稣》中唱的那样,【生命在循环,但永远无法得到救赎】……”
“有趣。”
罗杰想了半天,给出一个不知是好是坏的评价。
无论是前世还是今生,罗杰对政.治的理解都很浅薄,也没有兴趣涉足这个堪称恐怖的雷区。
就连如何将《郊区的耶稣》和这一届大选联系起来,如何炒作,尺度如何把握,这些细节都是由MAD唱片的专业人士去完成的,乐队压根没有去参与。
至于这一届大选的胜利者是驴党还是象党,对罗杰来说都是无所谓的事情。
蹭一波热度就够了,等到大选尘埃落定,专辑的销售高峰期早就结束了。
《华盛顿邮报》很快被丢到一旁,虽然大选年在北美向来是相当重要的年份,但罗杰对政.治之类向来没有任何的兴趣。
与其关心白宫内外的博弈,还不如多关注一下娱乐圈内的事情。
翻了一会娱乐类的报纸,新闻倒是不少,但却没发现什么太值得注意的事情。
某个当红歌星又出了新专辑。
好莱坞新生代小花旦酒后在夜店和人大打出手。
NBA头号球星陷入离婚官司。
……
诸如此类,大多以八卦居多,甚至没有多少罗杰关心的名字。
不过身在娱乐圈,多了解一些乱七八糟的传闻,总归还是有点用处的。
说不定哪天就用得上。
正看得入神,罗杰突然感觉到肩膀被人拍了一下,突然一惊,差点蹦起来。
抬头一看,却是安妮不知道什么时候离开了录音室,找了过来。
“你吓死我了。”
罗杰松了一口气,心脏却依然还在剧烈地跳动着。
许多人应该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在十分专注的时候,突然被人吓上一吓,那感觉绝对让人印象深刻。
“看什么呢?这么专注,叫你半天都不理我。”
安妮好奇地探出脑袋,却看到报纸上的八卦版面:“【波姬-小丝患上产后抑郁症】??嘁,你什么时候也变得这么八卦了?还是说你对这个四十多岁的老太婆感兴趣??”
这是一位六零后的好莱坞女演员,按照年龄来算,也差不多是四十岁左右。
“……”
罗杰无语的看着安妮,沉默了好一阵,才拿起报纸,指着另外一边说道:“我在看这个。”
在罗杰的手指处,却是另一个标题:【气候变暖或导致提前进入冰河时期?】
这是《后天》电影的一篇宣传软文,将这部灾难电影与环保等问题扯到了一起。
不管这个联系在科学上是否有逻辑可言,总之找到一个看上去靠谱的关联点,然后玩命地吹就对了。
在宣传上,好莱坞一向没有任何节操可言。
《后天》这只能算是常规,如《女巫布莱尔》这样引发北美社会动荡,都很常见。
甚至于后世的《2012》,为了票房而捏造虚假的末日传闻,直接引发了全球性的恐慌。
而好莱坞的片商们可不会在乎这些,他们只在乎影片宣传的效果是否理想,能赚到多少美元。
事实上,乐坛也同样没什么节操,只不过在宣传手段上,由于“内容”的局限性,很难像好莱坞那般花样百出。
安妮单手撑在沙发背上,一个翻跃,直接跳了过来,坐到罗杰身边,问道:“首映式是五月的最后一个周四?”
罗杰的眼皮微微跳了跳,却是明智地无视了安妮跳脱的举动,当做什么都没有发生一样,点头道:“对,阵亡将士纪念日档期。这部电影有我们的五千多万美元投资,别忘了去捧场。”
按照惯例,阵亡将士纪念日档期,是北美暑期档的开端。
这个假期是五月的最后一个周一,但在这个档期上映的电影,则是在假期之前的周末,提前场则是周四的午夜二十四点,或者说周五的凌晨零点。
二十世纪福克斯本打算将首映式放到亚洲去举办,后来不知道出于什么样的考虑,取消了这一计划。
在最终的计划中,《后天》的首映式仍然在洛杉矶举办,地点是著名的地标建筑之一,好莱坞中国剧院。
依照好莱坞的惯例,越是大制作的商业电影,首映式的规模就越庞大。
而到场的嘉宾的阵容,也是体现剧组实力的重要部分。
不单单要邀请好莱坞的明星、导演和大牌制作人,同时乐坛明星、乃至于体育明星,也都在邀请之列。
作为主要投资人,哪怕是为了自己的投资考虑,罗杰三人也会亲自到场,给《后天》剧组壮声势。
为了给剧组在后续与院线方的谈判中增添筹码,罗杰还动用了自己的关系,邀请了大量关系不错的乐坛明星。
关系较近的歌手、乐队当中,除了少数几个档期有冲突,实在无法到场的之外,其它人悉数答应前来捧场。
当然,这也不仅仅只是给罗杰捧场。
像是【金属猴子】、【A】这个级别的乐队也就罢了,诸如雷蒙娜-拉维尼,或是吉姆的【闪现】乐队,这一级别的乐队,在投资上亿美元的大制作的首映式上走一圈红地毯,蹭一波镁光灯,对于自身也是一个很好的宣传。
毕竟,对于明星这个职业来说,曝光度始终是相当重要的事情,不在乎曝光度的只是极少数个例。
随口聊了几句,罗杰突然想起了什么,抬头问道:“对了,瑞克他们呢?怎么就你一个过来了?”
从《滚石》专辑进入录音阶段开始,绝大多数时间里,乐队的就餐问题都是在罗杰家里解决的。
毕竟就在一座庄园内,足够方便,罗杰也不在乎多添几双筷子或者几副刀叉的钱。
“今天蹭饭的只有我一个,瑞克的女朋友今天刚回洛杉矶,有约会。格雷西和米娅要和新队友排练。”
安妮正说着,露出一个古怪的表情:“至于贾森……他说约了心理医生。”
“???”
罗杰一脸懵逼:“心理医生???”喜欢摇滚教父请大家收藏:(www.663d.com)摇滚教父六六闪读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
到六六闪读(www.663d.com)
看剑来
当《滚石》专辑的录制进入到收尾阶段的时候,发行六周的《郊区的耶稣》,北美销量也终于迈过了五百万张的门槛。
这张专辑销量并不理想,六周五百万张,以乐队现在的咖位而言,只能算是及格。
但这仅仅只是实体销量,如果算上数字版本的网络销量,起码要翻上四倍。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数字版实在是太便宜了,平均不到八美元的价格,相较于实体专辑的二十多美元,相差三倍。
而且以现在的技术,数字版本的音质并不会比CD版本差多少,即使有少许差别,以绝大多数人的设备和听力,都无法分辨出来。
反而是价格上的差距,是实实在在的十几美元。
至于Pod或是带有Mp3功能的音乐播放器、手机或者其它设备,在2004年的北美,普及度已经是非常高了,不说人手一个,但起码经常听歌的人必然会购买一台。
除了少数不在乎钱的人,或者是对CD、黑胶情有独钟的群体,绝大多数人都会选择更便宜的数字版本。
这也让乐队在《郊区的耶稣》这张专辑上的收入锐减。
这是一个很简单的算术问题,一张数字版专辑8美元,还要和音乐平台进行分成,落到乐队手中的只有一半甚至更低,而一张实体唱片,乐队至少可以拿到16美元以上,相当于数字专辑的四倍。
而销量……
数字唱片的销量潜力确实比实体唱片更高,但整体收入上,必然是下滑的。
而且随着数字唱片的不断发展,这一现象还会越来越严重。
不过,数字唱片的发展,对乐坛整体来说是一件好事,互联网媒体的模式拉近了明星和粉丝之间的距离。
而对于那些顶级明星来说,唱片销售上的收入或许会有所损失,但粉丝数量更多,完全可以通过其它方式加倍的赚回来。
罗杰的经纪人团队中,负责职业生涯规划的皮埃尔-奥瑟就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一问题。
在最近一次碰面中,这位满脸横肉的斯拉夫人就严肃地提出,乐队应该考虑拓展收入,尽快摆脱目前这种几乎完全依赖唱片销售收入的“困境”。
听了皮埃尔-奥瑟的建议,罗杰思考了足足五分钟,反问道:“你认为应该怎么做?”
“这取决于你们的想法,如果不打算转型的话,对于乐坛明星来说,主要收入来源就那么几种。专辑、巡演、广告代言、版权开发、商业演出、以及在其它电视节目中客串演出。”
皮埃尔-奥瑟停仔细分析了一遍。
专辑自然不必多提,在这方面的收入上,只会逐年减少。
但完全放弃出新专辑是不可能的,乐队现在积累下来的作品数量确实不少,但以“年龄”而论,还没到可以吃老本的地步。
按照皮埃尔-奥瑟的规划,最迟从2005年开始,乐队出新专辑的速度应该降低至每年一张《摇滚圣经》系列、每两年一张其它专辑,直至《摇滚圣经》系列完结。
而巡演,则应该取代专辑,成为乐队的核心收入来源。
以乐队现在的影响力,仅仅只举办过三次北美巡演,和一场单场的海外演唱会,这个数量简直是少得惊人。
至少在未来的五年之中,乐队都应该将主要的精力放在巡演上,尤其是海外的巡演。
而海外巡演去哪,这也是有讲究的,非洲几乎可以排除在外,南美洲这样摇滚氛围狂热,但消费能力较低的地区也可以少去。
欧洲和亚洲,应该成为主要的市场开拓地。
前者的市场高度发达、成熟,而后者,则是着重于未来。
至于广告代言方面,皮埃尔-奥瑟认为这可以成为乐队一个相当重要的收入补充,选取合适的品牌,接取三到五个产品的代言,以现在的市场行情,可以为乐队带来每年两三千万美元的收入,也不会占用乐队过多的工作时间。
只接一两个?钱太少,意义不大。
接太多?又会影响到乐队的主业,反而得不偿失。
至于版权开发方面,倒是没什么需要特别注意的,继续沿用现有的,也是乐坛最普遍的模式走下去就是了,随着乐队作品的积累,以及影响力的扩散,这一块的收入自然会逐渐增长。
反而是在商业演出、综艺节目客串上,皮埃尔-奥瑟认为乐队不应该过多的参与。
虽然这两项收入相当高,但却很容易拉低格调。
对于定位为超级巨星的罗杰三人来说,为了多赚点钱去拉低自己的逼格,绝对是得不偿失的事情。
“这样,你和西奥多碰个面,商量个具体的方案出来。”
罗杰几乎被皮埃尔-奥瑟当场说服,但涉及乐队未来的发展策略,至少也需要一份完善、可行的计划,而不是单听对方的三言两语就做出决定。
在罗杰原本的计划当中,2006年之前,都应该是大量发行专辑的阶段,而不是侧重巡演。
但既然专辑收入大幅度降低的迹象已经明显得不能再明显,罗杰也不会傻乎乎地继续一条道走到黑。
归根结底,乐队的发展策略,始终是为了利益服务,而不是为了出专辑而出专辑。
就好像在2001年的时候,乐队为了《燃烧》专辑的宣传,站在了华盛顿当局的立场上,支持对恐怖主义宣战。
而现在,为了蹭今年大选的热度,放出了《郊区的耶稣》这张反战意味十足的专辑。
事实上,乐队从来没有站在主战派或者反战派一方,而是始终站在对自己有利的立场上。
皮埃尔-奥瑟很快就告辞离开,罗杰看了看时间,已经快到下班时间了,也没有回到录音室继续录歌的想法,吩咐蒂娜-林找来当天的报纸,返回别墅中。
厚厚的一叠报纸上,最上面的是一份《华盛顿邮报》。
正值大选年,几乎任何媒体上都可以看到驴党和象党之间的口水战,更不要说几乎相当于北美官媒的《华盛顿邮报》了。
刚翻开报纸,罗杰就从驴党候选人的竞选发言中看到了自己的乐队。
《郊区的耶稣》这张专辑,被驴党的候选人用来攻击象党的候选人,也就是现任的总统。
驴党提道:“象党的中东策略是愚蠢的,我们为了这场不必要的战争付出了太多的代价,是时候停止,接我们的战士回家了!就像《郊区的耶稣》中唱的那样,【生命在循环,但永远无法得到救赎】……”
“有趣。”
罗杰想了半天,给出一个不知是好是坏的评价。
无论是前世还是今生,罗杰对政.治的理解都很浅薄,也没有兴趣涉足这个堪称恐怖的雷区。
就连如何将《郊区的耶稣》和这一届大选联系起来,如何炒作,尺度如何把握,这些细节都是由MAD唱片的专业人士去完成的,乐队压根没有去参与。
至于这一届大选的胜利者是驴党还是象党,对罗杰来说都是无所谓的事情。
蹭一波热度就够了,等到大选尘埃落定,专辑的销售高峰期早就结束了。
《华盛顿邮报》很快被丢到一旁,虽然大选年在北美向来是相当重要的年份,但罗杰对政.治之类向来没有任何的兴趣。
与其关心白宫内外的博弈,还不如多关注一下娱乐圈内的事情。
翻了一会娱乐类的报纸,新闻倒是不少,但却没发现什么太值得注意的事情。
某个当红歌星又出了新专辑。
好莱坞新生代小花旦酒后在夜店和人大打出手。
NBA头号球星陷入离婚官司。
……
诸如此类,大多以八卦居多,甚至没有多少罗杰关心的名字。
不过身在娱乐圈,多了解一些乱七八糟的传闻,总归还是有点用处的。
说不定哪天就用得上。
正看得入神,罗杰突然感觉到肩膀被人拍了一下,突然一惊,差点蹦起来。
抬头一看,却是安妮不知道什么时候离开了录音室,找了过来。
“你吓死我了。”
罗杰松了一口气,心脏却依然还在剧烈地跳动着。
许多人应该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在十分专注的时候,突然被人吓上一吓,那感觉绝对让人印象深刻。
“看什么呢?这么专注,叫你半天都不理我。”
安妮好奇地探出脑袋,却看到报纸上的八卦版面:“【波姬-小丝患上产后抑郁症】??嘁,你什么时候也变得这么八卦了?还是说你对这个四十多岁的老太婆感兴趣??”
这是一位六零后的好莱坞女演员,按照年龄来算,也差不多是四十岁左右。
“……”
罗杰无语的看着安妮,沉默了好一阵,才拿起报纸,指着另外一边说道:“我在看这个。”
在罗杰的手指处,却是另一个标题:【气候变暖或导致提前进入冰河时期?】
这是《后天》电影的一篇宣传软文,将这部灾难电影与环保等问题扯到了一起。
不管这个联系在科学上是否有逻辑可言,总之找到一个看上去靠谱的关联点,然后玩命地吹就对了。
在宣传上,好莱坞一向没有任何节操可言。
《后天》这只能算是常规,如《女巫布莱尔》这样引发北美社会动荡,都很常见。
甚至于后世的《2012》,为了票房而捏造虚假的末日传闻,直接引发了全球性的恐慌。
而好莱坞的片商们可不会在乎这些,他们只在乎影片宣传的效果是否理想,能赚到多少美元。
事实上,乐坛也同样没什么节操,只不过在宣传手段上,由于“内容”的局限性,很难像好莱坞那般花样百出。
安妮单手撑在沙发背上,一个翻跃,直接跳了过来,坐到罗杰身边,问道:“首映式是五月的最后一个周四?”
罗杰的眼皮微微跳了跳,却是明智地无视了安妮跳脱的举动,当做什么都没有发生一样,点头道:“对,阵亡将士纪念日档期。这部电影有我们的五千多万美元投资,别忘了去捧场。”
按照惯例,阵亡将士纪念日档期,是北美暑期档的开端。
这个假期是五月的最后一个周一,但在这个档期上映的电影,则是在假期之前的周末,提前场则是周四的午夜二十四点,或者说周五的凌晨零点。
二十世纪福克斯本打算将首映式放到亚洲去举办,后来不知道出于什么样的考虑,取消了这一计划。
在最终的计划中,《后天》的首映式仍然在洛杉矶举办,地点是著名的地标建筑之一,好莱坞中国剧院。
依照好莱坞的惯例,越是大制作的商业电影,首映式的规模就越庞大。
而到场的嘉宾的阵容,也是体现剧组实力的重要部分。
不单单要邀请好莱坞的明星、导演和大牌制作人,同时乐坛明星、乃至于体育明星,也都在邀请之列。
作为主要投资人,哪怕是为了自己的投资考虑,罗杰三人也会亲自到场,给《后天》剧组壮声势。
为了给剧组在后续与院线方的谈判中增添筹码,罗杰还动用了自己的关系,邀请了大量关系不错的乐坛明星。
关系较近的歌手、乐队当中,除了少数几个档期有冲突,实在无法到场的之外,其它人悉数答应前来捧场。
当然,这也不仅仅只是给罗杰捧场。
像是【金属猴子】、【A】这个级别的乐队也就罢了,诸如雷蒙娜-拉维尼,或是吉姆的【闪现】乐队,这一级别的乐队,在投资上亿美元的大制作的首映式上走一圈红地毯,蹭一波镁光灯,对于自身也是一个很好的宣传。
毕竟,对于明星这个职业来说,曝光度始终是相当重要的事情,不在乎曝光度的只是极少数个例。
随口聊了几句,罗杰突然想起了什么,抬头问道:“对了,瑞克他们呢?怎么就你一个过来了?”
从《滚石》专辑进入录音阶段开始,绝大多数时间里,乐队的就餐问题都是在罗杰家里解决的。
毕竟就在一座庄园内,足够方便,罗杰也不在乎多添几双筷子或者几副刀叉的钱。
“今天蹭饭的只有我一个,瑞克的女朋友今天刚回洛杉矶,有约会。格雷西和米娅要和新队友排练。”
安妮正说着,露出一个古怪的表情:“至于贾森……他说约了心理医生。”
“???”
罗杰一脸懵逼:“心理医生???”喜欢摇滚教父请大家收藏:(www.663d.com)摇滚教父六六闪读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
到六六闪读(www.663d.com)
看剑来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10/10273/708740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10/10273/7087407.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