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7章 议和(7)
推荐阅读:剑帝、寒门崛起、校花的贴身高手、清都仙缘、刀光如月映九州、我在诡异世界谨慎修仙、巨门卷、老子是全村的希望、医路坦途、我们反派才不想当踏脚石、
孔涛观察了片刻,又掏出了望远镜观察,随后才说:
“若料不错,林子的东面有条不大的大河,自西北向东南流淌,此地应该是‘伯尔乃’”
“何为伯尔乃?”
“伯尔乃是以前赤陀族语中‘广大’之意,因附近有广袤的牧场,广大的森林还有河流,十分利于放牧,故而得名伯尔乃。”
“既然水草如此肥美,那为何我朝未再此地驻军放牧?”
“海郡王有所不知,此地一直是安国公的势力地盘,常年有库兀图族赶着牧群到此放牧。”
“库兀图族的地盘大都在云中、呼延和关外南道,此地已经出关外道,深入塞外,安国公的地盘能伸到此地?”
“库兀图在关外圈地已经不是一年两年,这些年关外牧民民情并不稳定,忽喇敢于南下,其实也是看准了库兀图族之内并不平静,有些库兀图族牧民与忽喇暗中有往来,因此如果南下,极可能得到一些库兀图人的策应。”
沈云卿的目光长期集中在关内,对关外的土地问题很少关注,因为关外的草原没有产权问题,所以一直忽视了关外土地纠纷。
而且中原王朝的内乱,主要关内土地和粮食问题激化了民情,官僚腐败催化了这一过程,孔涛的提醒让他不得不开始关注关外的土地问题。
库兀图人的虽然已经汉化,但是还分关内关外和呼延关中之分。
关外的库兀图人依然过着游牧生活,关内的库兀图人已经汉化农耕,而呼延的库兀图人过着半耕半游牧的生活,关中的库兀图人则主要经商,族群出现阶层和生活方式的分化。
由于生存方式改变,导致关外无主牧场大量增加,库兀图族内部掀起了一股圈地占地放牧浪潮,但是随着生活的改善人口的增加,尤其是关外人口的增加,又加剧了牧场紧张。
因为牧场已经被权贵们给占了,牧民要放牧,就得向库兀图贵族缴纳税金才能放牧,这就剥削了牧民。
而且伯尔乃离着关外这么远,前几任安国公竟然也能占了,可见手伸的多长。
队伍继续前进,沈云卿带着人马脱离大队向西走了许久,找到了那条伯尔乃河,终于明白孔涛口中不大的大河是什么个情况。
蒙古高原的河流大都是东西走向,或者东北西南,西北东南走向,很少有南北走向。如果有,中国人应该会从河南开始挖运河,打通整个蒙古高原南北走向的大河,然后连起来,沿着运河迁徙老百姓实边。
伯尔乃河面前河段宽度得有百八十米,其他地段未知,但是深度只有两尺,这是冬天枯水季,表面有冰的情况,夏季丰水季节水深可能深一些,但不会超过一人高,能有一米多就不错了。
而且蒙古高原尽是这些不算宽,但又不深的河。
在关内,百八十米宽的河已能是大河,但深度却很浅,所以又算不上大河,于是在中原人眼中叫做“不大的大河”,因为宽度够了,深度不够。
伯尔乃河两岸地势极其平坦,不负“伯尔乃”之名,东面又有广袤的原始森林,在中原无疑是个极为适合的筑城地点,难能可贵的是附近有森林,没水源还能就地打井,草原上迁徙人口要是没有森林,就没办法解决燃料问题,光靠烧草成本会很高,因为草是需要人力去割的。
在付出相同劳动力的情况下,得到的热值越高,越划算,反之越不划算。
马鞭横指两岸,沈云卿与孔涛说:
“日后应该在此地筑城迁民,以夯实我朝疆土。”
“但此地远离边关,沿途并无其他城镇,并不利于大军驻防与朝廷经营。而且冬季漫长,难以安置很多人丁。此外,此地是安国公领地,若是变成了城池,怕是他不会答应。”
“建一处城池能占他多少地方,至于日后经营此地更好办,朝廷有收割车,日后大大量在此种麦,广种薄收,一年只种一季即可,同时也放牧,耕牧结合双管齐下,就能养活人。
而且不光要在伯尔乃筑城,沿途来的路上还要修建一些,将之连成一线,十年二十年后再建一些,连成一片。”
“如此一来,恐怕靡费耗资巨大。”
“十年之后,我朝国力将达空前,这点小钱不值一提,孔将军大可放心。而且修城的办法多种多样,未必要修中原样式的城池。”
草原上建城难度其实不大,有难度的是怎么把民力弄到草原上,还得保障民力的吃喝拉和建筑原材料,这才是问题。而且城建成之后,日后怎么生活是重点。
工部制造的畜力收割车经过多年改良和使用,如今已经十分成熟,机械加工的使用和冶铁增加,成本已经大幅降低。
如今两匹健马牵引,日割达二十余亩,还不累人,耕牛牵引日收十二至十四亩,效率明显不如两匹马拉。
北方受到高纬度的影响冬季漫长,春夏季节气温偏低,加之蒙古又是高原,春夏季节气温比东北三省相对较低,所以很难种什么,同时还会让种子退化,亩产低的可怜。
因此光靠人力在蒙古高原种麦子,根本不划算,游牧民族也想过好日子,他也不想打打杀杀,既辛苦又有风险,可种不出来有什么办法。
所以要在高纬度、高海拔地区种谷物,只能采取广种薄收的策略。
既大量撒种,在亩产较低的情况下,通过播撒面积提高总收成。所以就有了耧车这种先进的播种机。
但问题是耧车只解决了种的问题,没解决割的问题。
耧车一头牛一个人,一天能种七八十亩,但是收,一个壮劳力一天能收一亩就老天保佑了。所以中国人虽然用耧车解决了种的问题,但是没解决收割问题。
现在有了畜力收割车,一天割二十亩地,十天就能割两百亩,而且高原地区少雨,收割晾晒周期较长,因此可以种更多,收更多。
如此一来,就解决了关外种地的问题。
此外如果日后再有土豆或者玉米之类的作物补充,粮食问题就能基本解决。
大致勘察了伯尔乃河流域,沈云卿在地形草图上着重标记了伯尔乃的地貌特征,以便于回国之后派人前来进一步勘查。喜欢陛下的CEO请大家收藏:(www.663d.com)陛下的CEO六六闪读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
到六六闪读(www.663d.com)
看剑来
“若料不错,林子的东面有条不大的大河,自西北向东南流淌,此地应该是‘伯尔乃’”
“何为伯尔乃?”
“伯尔乃是以前赤陀族语中‘广大’之意,因附近有广袤的牧场,广大的森林还有河流,十分利于放牧,故而得名伯尔乃。”
“既然水草如此肥美,那为何我朝未再此地驻军放牧?”
“海郡王有所不知,此地一直是安国公的势力地盘,常年有库兀图族赶着牧群到此放牧。”
“库兀图族的地盘大都在云中、呼延和关外南道,此地已经出关外道,深入塞外,安国公的地盘能伸到此地?”
“库兀图在关外圈地已经不是一年两年,这些年关外牧民民情并不稳定,忽喇敢于南下,其实也是看准了库兀图族之内并不平静,有些库兀图族牧民与忽喇暗中有往来,因此如果南下,极可能得到一些库兀图人的策应。”
沈云卿的目光长期集中在关内,对关外的土地问题很少关注,因为关外的草原没有产权问题,所以一直忽视了关外土地纠纷。
而且中原王朝的内乱,主要关内土地和粮食问题激化了民情,官僚腐败催化了这一过程,孔涛的提醒让他不得不开始关注关外的土地问题。
库兀图人的虽然已经汉化,但是还分关内关外和呼延关中之分。
关外的库兀图人依然过着游牧生活,关内的库兀图人已经汉化农耕,而呼延的库兀图人过着半耕半游牧的生活,关中的库兀图人则主要经商,族群出现阶层和生活方式的分化。
由于生存方式改变,导致关外无主牧场大量增加,库兀图族内部掀起了一股圈地占地放牧浪潮,但是随着生活的改善人口的增加,尤其是关外人口的增加,又加剧了牧场紧张。
因为牧场已经被权贵们给占了,牧民要放牧,就得向库兀图贵族缴纳税金才能放牧,这就剥削了牧民。
而且伯尔乃离着关外这么远,前几任安国公竟然也能占了,可见手伸的多长。
队伍继续前进,沈云卿带着人马脱离大队向西走了许久,找到了那条伯尔乃河,终于明白孔涛口中不大的大河是什么个情况。
蒙古高原的河流大都是东西走向,或者东北西南,西北东南走向,很少有南北走向。如果有,中国人应该会从河南开始挖运河,打通整个蒙古高原南北走向的大河,然后连起来,沿着运河迁徙老百姓实边。
伯尔乃河面前河段宽度得有百八十米,其他地段未知,但是深度只有两尺,这是冬天枯水季,表面有冰的情况,夏季丰水季节水深可能深一些,但不会超过一人高,能有一米多就不错了。
而且蒙古高原尽是这些不算宽,但又不深的河。
在关内,百八十米宽的河已能是大河,但深度却很浅,所以又算不上大河,于是在中原人眼中叫做“不大的大河”,因为宽度够了,深度不够。
伯尔乃河两岸地势极其平坦,不负“伯尔乃”之名,东面又有广袤的原始森林,在中原无疑是个极为适合的筑城地点,难能可贵的是附近有森林,没水源还能就地打井,草原上迁徙人口要是没有森林,就没办法解决燃料问题,光靠烧草成本会很高,因为草是需要人力去割的。
在付出相同劳动力的情况下,得到的热值越高,越划算,反之越不划算。
马鞭横指两岸,沈云卿与孔涛说:
“日后应该在此地筑城迁民,以夯实我朝疆土。”
“但此地远离边关,沿途并无其他城镇,并不利于大军驻防与朝廷经营。而且冬季漫长,难以安置很多人丁。此外,此地是安国公领地,若是变成了城池,怕是他不会答应。”
“建一处城池能占他多少地方,至于日后经营此地更好办,朝廷有收割车,日后大大量在此种麦,广种薄收,一年只种一季即可,同时也放牧,耕牧结合双管齐下,就能养活人。
而且不光要在伯尔乃筑城,沿途来的路上还要修建一些,将之连成一线,十年二十年后再建一些,连成一片。”
“如此一来,恐怕靡费耗资巨大。”
“十年之后,我朝国力将达空前,这点小钱不值一提,孔将军大可放心。而且修城的办法多种多样,未必要修中原样式的城池。”
草原上建城难度其实不大,有难度的是怎么把民力弄到草原上,还得保障民力的吃喝拉和建筑原材料,这才是问题。而且城建成之后,日后怎么生活是重点。
工部制造的畜力收割车经过多年改良和使用,如今已经十分成熟,机械加工的使用和冶铁增加,成本已经大幅降低。
如今两匹健马牵引,日割达二十余亩,还不累人,耕牛牵引日收十二至十四亩,效率明显不如两匹马拉。
北方受到高纬度的影响冬季漫长,春夏季节气温偏低,加之蒙古又是高原,春夏季节气温比东北三省相对较低,所以很难种什么,同时还会让种子退化,亩产低的可怜。
因此光靠人力在蒙古高原种麦子,根本不划算,游牧民族也想过好日子,他也不想打打杀杀,既辛苦又有风险,可种不出来有什么办法。
所以要在高纬度、高海拔地区种谷物,只能采取广种薄收的策略。
既大量撒种,在亩产较低的情况下,通过播撒面积提高总收成。所以就有了耧车这种先进的播种机。
但问题是耧车只解决了种的问题,没解决割的问题。
耧车一头牛一个人,一天能种七八十亩,但是收,一个壮劳力一天能收一亩就老天保佑了。所以中国人虽然用耧车解决了种的问题,但是没解决收割问题。
现在有了畜力收割车,一天割二十亩地,十天就能割两百亩,而且高原地区少雨,收割晾晒周期较长,因此可以种更多,收更多。
如此一来,就解决了关外种地的问题。
此外如果日后再有土豆或者玉米之类的作物补充,粮食问题就能基本解决。
大致勘察了伯尔乃河流域,沈云卿在地形草图上着重标记了伯尔乃的地貌特征,以便于回国之后派人前来进一步勘查。喜欢陛下的CEO请大家收藏:(www.663d.com)陛下的CEO六六闪读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
到六六闪读(www.663d.com)
看剑来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0/692/46268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0/692/462682.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