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0章 科学技术(2)
推荐阅读:剑帝、寒门崛起、校花的贴身高手、清都仙缘、刀光如月映九州、我在诡异世界谨慎修仙、巨门卷、老子是全村的希望、医路坦途、我们反派才不想当踏脚石、
来到设备实验区,充耳都是各种奇怪声响此起彼伏。
见到袁楷朔时,他正与机械科的教书先生、工匠和工部匠作调试设备,地上、桌上都是一堆一堆的棉纱、棉布和扳手工具,俨然一个机修车间。
袁楷朔本人趴在地上,正在装着什么东西。
“袁老,你这是干什么呢?”
“呦,你怎么来了。”
“来查岗,万一你拿了钱不干活儿怎么办。”
“我袁某人说一不二,是那种拿了钱不干活的人吗,你没看见老夫在忙吗。”
“那你这是忙什么呢?”
“四天前让郭炳正那小子重新做了一根连杆,今天给换上。”
沈云卿与袁楷朔说话之际,高鸿已经看了一圈回到原处:
“表弟,他是谁?”
“这位曾是工部机械死员外郎袁楷朔,现在是此处的大匠,主掌设计与制造新式机械。表兄你看到的这两台机器与棉纱,就是蒸汽动力织布机。”
“机器织布!”
“正是,之前还只能用机器纺纱,现在已经能用机器织布,每日产布是目前户部最快最好织机的百倍甚至两百倍。不过还要等上一年半载成熟稳定之后才能制造,待等日后织布机大量使用,朝廷就能取消丁税中的布税。”
“这可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啊。”
“不错,但关键仍在工造匠术与算学。你看在场这几位匠作、先生,都是精通算学、工造术的匠作,此外还要兼通绘图、加工等多种匠术学问。”
“那日后朝廷岂不得只能靠这些机器治理天下?”
“并非如此,机器再好,还得靠人用,朝廷要治理天下,仍然需要人才管理这些使用机器、制造机器的人,所以关键在人,不在机器。
有人才就能造机器,有了机器能更多、更快、更好生产机器。”
说着,沈云卿随手拿过一块织好的坯布说:
“你看这块布,织线又细又密,布的纹理细腻紧实,比户部官署织布坊织出的布更好,你瞧瞧。”
高鸿接过坯布细看,他家虽然是种茶叶的,但是穿的都是最好的面料,非常清楚布匹的好坏优劣。
“此布确实精细,要比现在最好的上等棉布好了不止两倍。那价钱呢?”
“尚未核算,不过会很低。”
“那何时可以堪用?”
“至少还得一年,眼下忙于生产财阀订购的机械,至少两年才能完成,所以后年才能腾出时间先制造一批试用,试用一年没什么大问题,有问题再改进,之后才会大量生产。预计最快也得隆元二十二年开始少量生产。”
这时袁楷朔已经完成连杆更换,钻出织布机站了起来,满身的油污活像个机修工。
“新的连杆已经装完,准备重新开机。”
“袁老,你也一把年纪了,别什么事都自己干,也让年轻人动动手。”
“机器我设计的我清楚,他们不行,半个时辰的活能干两个时辰,能活活把我给急死了。”
袁楷朔骂人向来不带脏字,挖苦起人来还挺幽默。
此时突然听到一声沉闷的金属磨合发出的嗦嗦声,埋在地下的纺织机驱动轴开始缓缓转动,织机开始工作。
由于使用蒸汽动力,不是电机驱动,所以就没什么电门按钮可以切断电源终止动力工作,而是需要断开离合器或者驱动轴,让蒸汽机主轴与机械设备断开运转。
蒸汽机通过埋设在地下“轴渠”的传统轴系统,根据输出功率,可以同时驱动多台,甚至十多台设备运转,因此蒸汽机驱动的设备,只能排在一台条轴线上,以便于安置在地下的主轴渠的驱动。
每台设备都有一个手刹,用于脱钩传动机构,如此一来,无论直线上哪台设备停止运转,都不会影响轴渠上其他设备。
袁楷朔研制的两台织布机与现代织布机完全不同,也不同早期的机械织布机,而是一种新的结构和设计思路,织布的方式有些异类。
首先是设计织布机之前,沈云卿要求有优先障操作者的安全。
由于动力技术、制造技术、电子技术的落后,会导致早期设备安全性很差。
所以设计之初,沈云卿尤其重视生产安全,生产安全与设备本身的安全有息息相关,设备越安全,发生安全事故的风险也就越低。
由于向安全妥协,不可避免会造成设备在结构设计上的改变。
其次是噪音要低,机械织布机最大的弊端是噪音太大,时间一长造成女工听力问题是多发职业病。
一两台机器问题还不大,几十台上百台集中工作,简直就是灾难。
其三是无论传统手工织机还是现代织机,都需要引维和打紧,让经纬线交织收紧。
引维或是从左边,或是从右边,袁楷朔的织布机是先从左边引,而后再从右边引,打紧也很奇怪,利用左右交替引维的工序进行打紧,而不再使用新的工艺结构打紧。
这样的好处是减少了结构和零件,布匹的两端较为整齐精美,同时对操作工也更安全,算是一种创新发明结构。
但问题是织出的布的经纬线交织后,理论上应该是一块一块微观的方形目格,这种织布机织出的布匹的目格偏菱形。
原因就是利用左右交替引纬,打紧力不平衡造成的结果,不过袁楷朔说没关系,说是染布之后需要拉平,两头用力一扯之后菱形目格就会变成方形。
沈云卿当然不信他的鬼话,这可是要批量大规模生产的工业产品,出一点问题损失钱倒是小事,损失自己的和朝廷的信誉才是大事。
遂让袁楷朔织了二十丈布匹,先去工部做破坏实验,然后专门拿去六局染布观察效果,最后裁剪成衣穿戴体验效果。别穿了没几天,就掉线断纱,然后全垮了。
实验结果证明袁楷朔所言非虚,沈云卿的担心有些多余,但他还是担心日后机器染布会出问题。
人工染布平整拉宽都靠人力木工机和自然晒干,日后上机器染布,都是机器拉宽平整,甚至机器烘干,机械的用力更大,很难说不会出问题。
离开实验区,沈云卿继续带着高鸿参观机械科的工造坊,轩禾书院自己的实训车间,一座钢筋砖混结构的高达建筑,已经完全脱离传统飞檐榫卯结构的木质建筑,更像是二十世纪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工业车间。
“表弟,这处屋舍如此高达奇怪,似乎纯是砖石垒砌而成。”
“此种房屋叫厂房,日后所有机械坊,都要建造这种样式厂房,以便于生产。”
车间是南征前沈云卿定下的建设计划,工部的设备和孟津县设备目前仍然安置在传统的木质结构房屋中,已经无法适应时代发展,甚至许多设备只能露天安置,然后就地盖一个亭子遮风挡雨,画风很是奇怪。
尤其是大型锻造、冲压设备出现之后,这种传统的木质建筑已经扛不住锻压机、冲压机的震动,厂房的需求日益迫切。
既然是厂房,受制于技术制约,不能用现代的全钢架彩钢瓦结构,因为没有技术和生产条件,也没有大型的吊装工具,即便能实现,成本也会很惊人。
同时也不能用钢筋混凝土,还是因为没有相关的技术设备,如灌浆机、大型搅拌机,成型工艺等等,所以只能用最老的砖混钢筋结构,这就带来一个问题,砖不便宜。
“用这么多的砖,造价不菲吧。”
“日后建的多了,窑厂也会更多,砖价也会下跌,等通上火车,砖价会更低。别总把眼睛盯在钱上,应该多想想朝廷新建更多厂房、道路、桥梁,就能给民间带来更多财路,朝廷就能通过收税,得到更多岁入。”
砖虽然是个没有太多技术含量的产品,但是在农耕时代,甚至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仍然不便宜。当然,一块砖很便宜,但是几十吨砖,那就不便宜了,尤其是在农耕时代。
砖的背后是伐木、燃料以及运输成本、人力成本,所以农耕时代砖很贵。老百姓都是用土夯墙,能用砖墙的都是绝对的财主,所以当下砖的经济代价很大。
而且沈云卿就发现,这些个文官很少有经济头脑,有经济头脑的不是被排挤,就被腐化,变成财阀的利益代言人,最后都不能为朝廷办事,更指望不上为老百姓谋福利。
只要谈到花钱,几乎没什么人想到政府花钱搞基建,搞基础设施投资的背后是拉拢经济生产和消费力。
政府把钱投到建设领域,修路、造桥、建水坝、铺铁路、搞工业、建厂房、修民宅,搁现代都是拉动生产行业的重要政策手段,能养活和做大一大批的企业。
但是搁当下,这些个官员就不这么想,他们的目光都盯在农民和土地上,但是农民和土地的产出力是有限的,就是把农民逼死了,也产不出超过自身劳动力的产能。
所以一旦提到花钱,这些个文官算账的方式就很有问题,他们要算这些钱需要征收多少人头的丁税和田赋,然后能不能见到现成的收益。而不是去考虑朝廷花钱之后,能不能给相关行业带来收益,然后回哺经济,带来更大的效应。喜欢陛下的CEO请大家收藏:(www.663d.com)陛下的CEO六六闪读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
到六六闪读(www.663d.com)
看剑来
见到袁楷朔时,他正与机械科的教书先生、工匠和工部匠作调试设备,地上、桌上都是一堆一堆的棉纱、棉布和扳手工具,俨然一个机修车间。
袁楷朔本人趴在地上,正在装着什么东西。
“袁老,你这是干什么呢?”
“呦,你怎么来了。”
“来查岗,万一你拿了钱不干活儿怎么办。”
“我袁某人说一不二,是那种拿了钱不干活的人吗,你没看见老夫在忙吗。”
“那你这是忙什么呢?”
“四天前让郭炳正那小子重新做了一根连杆,今天给换上。”
沈云卿与袁楷朔说话之际,高鸿已经看了一圈回到原处:
“表弟,他是谁?”
“这位曾是工部机械死员外郎袁楷朔,现在是此处的大匠,主掌设计与制造新式机械。表兄你看到的这两台机器与棉纱,就是蒸汽动力织布机。”
“机器织布!”
“正是,之前还只能用机器纺纱,现在已经能用机器织布,每日产布是目前户部最快最好织机的百倍甚至两百倍。不过还要等上一年半载成熟稳定之后才能制造,待等日后织布机大量使用,朝廷就能取消丁税中的布税。”
“这可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啊。”
“不错,但关键仍在工造匠术与算学。你看在场这几位匠作、先生,都是精通算学、工造术的匠作,此外还要兼通绘图、加工等多种匠术学问。”
“那日后朝廷岂不得只能靠这些机器治理天下?”
“并非如此,机器再好,还得靠人用,朝廷要治理天下,仍然需要人才管理这些使用机器、制造机器的人,所以关键在人,不在机器。
有人才就能造机器,有了机器能更多、更快、更好生产机器。”
说着,沈云卿随手拿过一块织好的坯布说:
“你看这块布,织线又细又密,布的纹理细腻紧实,比户部官署织布坊织出的布更好,你瞧瞧。”
高鸿接过坯布细看,他家虽然是种茶叶的,但是穿的都是最好的面料,非常清楚布匹的好坏优劣。
“此布确实精细,要比现在最好的上等棉布好了不止两倍。那价钱呢?”
“尚未核算,不过会很低。”
“那何时可以堪用?”
“至少还得一年,眼下忙于生产财阀订购的机械,至少两年才能完成,所以后年才能腾出时间先制造一批试用,试用一年没什么大问题,有问题再改进,之后才会大量生产。预计最快也得隆元二十二年开始少量生产。”
这时袁楷朔已经完成连杆更换,钻出织布机站了起来,满身的油污活像个机修工。
“新的连杆已经装完,准备重新开机。”
“袁老,你也一把年纪了,别什么事都自己干,也让年轻人动动手。”
“机器我设计的我清楚,他们不行,半个时辰的活能干两个时辰,能活活把我给急死了。”
袁楷朔骂人向来不带脏字,挖苦起人来还挺幽默。
此时突然听到一声沉闷的金属磨合发出的嗦嗦声,埋在地下的纺织机驱动轴开始缓缓转动,织机开始工作。
由于使用蒸汽动力,不是电机驱动,所以就没什么电门按钮可以切断电源终止动力工作,而是需要断开离合器或者驱动轴,让蒸汽机主轴与机械设备断开运转。
蒸汽机通过埋设在地下“轴渠”的传统轴系统,根据输出功率,可以同时驱动多台,甚至十多台设备运转,因此蒸汽机驱动的设备,只能排在一台条轴线上,以便于安置在地下的主轴渠的驱动。
每台设备都有一个手刹,用于脱钩传动机构,如此一来,无论直线上哪台设备停止运转,都不会影响轴渠上其他设备。
袁楷朔研制的两台织布机与现代织布机完全不同,也不同早期的机械织布机,而是一种新的结构和设计思路,织布的方式有些异类。
首先是设计织布机之前,沈云卿要求有优先障操作者的安全。
由于动力技术、制造技术、电子技术的落后,会导致早期设备安全性很差。
所以设计之初,沈云卿尤其重视生产安全,生产安全与设备本身的安全有息息相关,设备越安全,发生安全事故的风险也就越低。
由于向安全妥协,不可避免会造成设备在结构设计上的改变。
其次是噪音要低,机械织布机最大的弊端是噪音太大,时间一长造成女工听力问题是多发职业病。
一两台机器问题还不大,几十台上百台集中工作,简直就是灾难。
其三是无论传统手工织机还是现代织机,都需要引维和打紧,让经纬线交织收紧。
引维或是从左边,或是从右边,袁楷朔的织布机是先从左边引,而后再从右边引,打紧也很奇怪,利用左右交替引维的工序进行打紧,而不再使用新的工艺结构打紧。
这样的好处是减少了结构和零件,布匹的两端较为整齐精美,同时对操作工也更安全,算是一种创新发明结构。
但问题是织出的布的经纬线交织后,理论上应该是一块一块微观的方形目格,这种织布机织出的布匹的目格偏菱形。
原因就是利用左右交替引纬,打紧力不平衡造成的结果,不过袁楷朔说没关系,说是染布之后需要拉平,两头用力一扯之后菱形目格就会变成方形。
沈云卿当然不信他的鬼话,这可是要批量大规模生产的工业产品,出一点问题损失钱倒是小事,损失自己的和朝廷的信誉才是大事。
遂让袁楷朔织了二十丈布匹,先去工部做破坏实验,然后专门拿去六局染布观察效果,最后裁剪成衣穿戴体验效果。别穿了没几天,就掉线断纱,然后全垮了。
实验结果证明袁楷朔所言非虚,沈云卿的担心有些多余,但他还是担心日后机器染布会出问题。
人工染布平整拉宽都靠人力木工机和自然晒干,日后上机器染布,都是机器拉宽平整,甚至机器烘干,机械的用力更大,很难说不会出问题。
离开实验区,沈云卿继续带着高鸿参观机械科的工造坊,轩禾书院自己的实训车间,一座钢筋砖混结构的高达建筑,已经完全脱离传统飞檐榫卯结构的木质建筑,更像是二十世纪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工业车间。
“表弟,这处屋舍如此高达奇怪,似乎纯是砖石垒砌而成。”
“此种房屋叫厂房,日后所有机械坊,都要建造这种样式厂房,以便于生产。”
车间是南征前沈云卿定下的建设计划,工部的设备和孟津县设备目前仍然安置在传统的木质结构房屋中,已经无法适应时代发展,甚至许多设备只能露天安置,然后就地盖一个亭子遮风挡雨,画风很是奇怪。
尤其是大型锻造、冲压设备出现之后,这种传统的木质建筑已经扛不住锻压机、冲压机的震动,厂房的需求日益迫切。
既然是厂房,受制于技术制约,不能用现代的全钢架彩钢瓦结构,因为没有技术和生产条件,也没有大型的吊装工具,即便能实现,成本也会很惊人。
同时也不能用钢筋混凝土,还是因为没有相关的技术设备,如灌浆机、大型搅拌机,成型工艺等等,所以只能用最老的砖混钢筋结构,这就带来一个问题,砖不便宜。
“用这么多的砖,造价不菲吧。”
“日后建的多了,窑厂也会更多,砖价也会下跌,等通上火车,砖价会更低。别总把眼睛盯在钱上,应该多想想朝廷新建更多厂房、道路、桥梁,就能给民间带来更多财路,朝廷就能通过收税,得到更多岁入。”
砖虽然是个没有太多技术含量的产品,但是在农耕时代,甚至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仍然不便宜。当然,一块砖很便宜,但是几十吨砖,那就不便宜了,尤其是在农耕时代。
砖的背后是伐木、燃料以及运输成本、人力成本,所以农耕时代砖很贵。老百姓都是用土夯墙,能用砖墙的都是绝对的财主,所以当下砖的经济代价很大。
而且沈云卿就发现,这些个文官很少有经济头脑,有经济头脑的不是被排挤,就被腐化,变成财阀的利益代言人,最后都不能为朝廷办事,更指望不上为老百姓谋福利。
只要谈到花钱,几乎没什么人想到政府花钱搞基建,搞基础设施投资的背后是拉拢经济生产和消费力。
政府把钱投到建设领域,修路、造桥、建水坝、铺铁路、搞工业、建厂房、修民宅,搁现代都是拉动生产行业的重要政策手段,能养活和做大一大批的企业。
但是搁当下,这些个官员就不这么想,他们的目光都盯在农民和土地上,但是农民和土地的产出力是有限的,就是把农民逼死了,也产不出超过自身劳动力的产能。
所以一旦提到花钱,这些个文官算账的方式就很有问题,他们要算这些钱需要征收多少人头的丁税和田赋,然后能不能见到现成的收益。而不是去考虑朝廷花钱之后,能不能给相关行业带来收益,然后回哺经济,带来更大的效应。喜欢陛下的CEO请大家收藏:(www.663d.com)陛下的CEO六六闪读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
到六六闪读(www.663d.com)
看剑来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0/692/46264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0/692/462645.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