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章 技术在进步,时代在发展(2)
推荐阅读:剑帝、寒门崛起、校花的贴身高手、清都仙缘、刀光如月映九州、我在诡异世界谨慎修仙、巨门卷、老子是全村的希望、医路坦途、我们反派才不想当踏脚石、
户部、工部争论不下各执己见,欧阳羽听取两方意见心中已经酝酿许久,遂与女帝小声说:
“陛下,奴婢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嗯,但说无妨。”
“奴婢以为,冶铁多寡关键不在价钱,而在消耗,在于需求,只有需求,有消耗,才有贩卖。”
“具体怎么说?”
“朝廷严控铁器,本意是为预防叛乱,而今较于兵刃,火器威力胜之十倍,甚至百倍,且兵部、工部握有更为厉害火器,只要朝廷严防火器,兵刃之害可不足为虑。”
“言之有理,继续说。”
“因而以目前趋势,我朝日后效法乌兹曼国(阿拉伯),大量广造火器,岐军兵刃将无用武之地,因而火器才是今后关键。而制造火器不如兵刃简单,到目前为止,只有兵部、工部可造,因而只要严控火器,天下战力精锐便在朝廷手中。
而冶铁无论多寡,只要有消耗、有需求,便始终有其价,且如今冶铁掌控于朝廷手中,炼铁多少,铁价几何,仍由朝廷定价,既然林尚书提出扩大冶铁,必然是铁料不足所致。”
“你是说,工部冶铁仍不足用?”
“是的陛下,奴婢奉命密切关注孟津县多年,而工部留存的铁料,内司府是清楚地。过去六年间,工部留存的铁料多达三十余万斤,从户部转买铁料二十三万余斤,其中多数都用于制造机械。
而今后海郡王有售卖机械打算,因而只要开禁,工部消耗铁料将逐渐增加,铁价是会有所下降,但最终也会如食盐一样,降至一定价钱后,便不会再降,相反还会因为民间铁料与机械需求增加,而收入超过以往。
若能进一步降低铁料价格,用于制造火炮,便能广为制造用于战事。”
“嗯,此事有利有弊,朕需得从长计议。”
“陛下圣明。”
女帝略作思考,并未急于表态,转而再问林毅贤:
“林爱卿,如今冶铁比之五年前增加一倍,即便七王谋反时,全国冶铁也不过十六万石,如今年产二十四万石仍不足用,可否皆因工部制造机械所致?”
“回陛下,正是如此。工部所造机械所需生铁、熟铁、钢、铜甚多,即便年产二十四万但全部调拨工部,仍不足用。且已经严重影响工部制造进度。据臣估算,若按当前趋势,仅两年后,我工部便需生铁、熟铁、钢近五十万石,一旦工部机械向民间开禁,所需还将更大,还请陛下明鉴。”
这时桑劲川说:
“陛下,铁料关乎江山社稷,万万开不得呀。”
“铁料关乎社稷不假,但如今形势大变,朝廷国策也理应有所调整。”张祥争锋相对,遂即又言:“孟津成效陛下与百官有目共睹,只有广推孟津之法,我朝才能再谋中兴。而孟津之法关键在于工造匠术,在于冶铁。若不能兴盛冶铁,又何来孟津之法。
至于桑大人所虑铁器泛滥危及社稷,本官以为纯属危言耸听。去年征讨周照宁,南征腊婆,无论何处战场,我军依仗无不是火器开道,纵然兵刃搏杀在所难免,但火器威力胜于兵刃十倍却是有目共睹。
且据传,乌兹曼国如今兵卒所用火器极为普遍,动则摧铁如泥,极为骇人。我朝若能广而仿造,用于岐军,天下还有何人敢于造反。而且退一万步讲,能造火器者仅有兵部、工部,两部置于天子脚下,还能反了不成。”
技术在进步,时代在发展,铁器管制政策在宋朝时期就已出现明显松动。
因为宋朝之前,全国每年的冶铁能力不过数千吨甚至数百万吨。而到了宋朝,仅仅华北一地的冶铁能力就达十五万吨,管制根本不现实。
管制铁器,既是因为铁器比青铜器更先进,同时也是铁器早中期较少,一旦被地方武装大量使用,对朝廷危害无疑巨大,因为资源就那么点,不可能随便弄到手。
历史发展到宋朝时期,技术进步和人类社会发展,促使铁器大量普及,铁器价格下跌。
而同时期火器大量投入战争使用,火器威力和震慑力首次超过冷兵器,大量远程武器如弩车、床弩、单兵强弩、投石机械、铁甲重铠的普及,使得冷兵器作战效能降低,冷兵器危害有所减小,因此两宋时期铁器政策开始松动。
元朝时期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铁器控制达到令人发指地步,但也最终没能挡住元帝国的灭亡,因为任何政权的灭亡,都不会因为一件事,或一样物质而灭亡,灭亡一个政权的原因是复杂的。
要说一定是兵器泛滥能灭亡一个王朝,元朝最大的失败就是把中原变成了马场,全国各地到处养马,各路义军在马匹数量、质量与元军不相上下。
而马匹短时内是大量消耗品,无论是种群规模,饲养花费,都比单纯一种兵器的获取难度更大,无法用人命去换,而兵器,没有大可去抢,去挖矿,死些人而已。
但马场在元朝之前,那只能是塞外才有的基础设施,而元朝却将中原复地的良田大量变成草场养马。
明朝时期铁器控制比元朝大为削弱,但仍比两宋严格,因为两宋发展造就冶金技术与勘探技术飞升,算是留给明朝的技术遗产,这就导致铁器在民间大为普及。
而当时元帝国退出塞外,技术能力大量丧失,尤其是冶炼技术,到了明朝中期,蒙古甚至连冶炼都不会,其又开始过原始生活,严重缺乏铁器。
而明帝国铁器在国内的泛滥,一定程度上让民间更容易得到铁料,进而走私卖给蒙古与建州女真,因而明朝铁器政策是外紧内松,当然,实际情况是没卵用。
就像某无人机,说了是民用民用,可就是架不住购买渠道方便,物美价廉,然后满世界谁都在用,反正只要有钱。
至于清朝,早期还管,中后期根本管不了,一是官僚腐败,二是造反势头减弱,而人口迅速增加,民间对铁器需求旺盛,三是民间科学认知大幅倒退,技术衰败,导致民间冶炼技术太差,无法批量生产作战使用的兵器,对官军的武器质量和铠甲构不成威胁。
四是奴化教育洗脑,五是开国早期杀的太凶,志士死绝。
需知道,一个民族的血性是需要沉淀和传承的,也就是今天的氛围、环境。
一旦代表性的群体和环境被灭绝,再要恢复就很困难,需要一个极长的周期,还需要一些伟人、烈士,用鲜血铺路,因此清朝中后期至1840年,中原地区的内乱形势大为削弱。
当然,清廷掌控了火器和生产也很重要,一定程度上压制了民间,取得了绝对性的压倒优势。平三藩之乱,清军之所以能翻盘,一定程度上是仰赖较为先进的火器。
因此当社会需求发展到一定程度,既有的政策就会变成阻碍发展进步的枷锁。
眼下的症结恰在于此,技术发展到新的节点,需要政策的松绑与推动,拘泥于传统思维,无疑是裹足不前。
得到林毅贤、张祥二人有力答复,女帝看向桑劲川:
“桑爱卿曾为盐铁司郎中,熟稔盐铁事务,所虑也不无道理。但朕以为,工部所议更合朝廷现况。千年之前铁器尚无,青铜兵刃乃天下诸侯共器,而今铁器广为使用,却也不见历朝管禁铜器。
由此可见,若只要有更为厉害新式兵器出现,当下的兵器便不足为虑,桑爱卿,朕所议可否合乎道理。”
“呃……可陛下,铁器毕竟是当下制造兵器来源,若不加以控制,仍旧无可避免铁器泛滥带来的危害。”
话音未落,兵部侍郎陆争说:
“桑大人此言差矣,自海郡王献上镔铁之法后,我朝军械早已今非昔比,且民间绝无炼制可能,只此一点,民间兵器便不足为虑。
除此之外,兵部、工部所炼各种铁料,无不是精良宝铁,民间无工部、兵部匠术,也绝无炼制可能。既然民间无法炼制,而铁料需求旺盛,朝廷便应该重点严禁冶铁术、工造术流入民间,而不该限制冶铁数量,如此才是正道,请陛下明鉴。”
陆争无疑说到了关键,技术才是王道,任凭钢铁如何泛滥,但没有制造技术,也是白搭。
如今岐军陆续装备的钢材,都需要专业知识,配方用料,严密工艺工序,基础化工,民间根本不具备生产条件,哪怕是炼炉都无法制造,整个技术代差和知识认知太大,根本无法生产。
只要严格控制技术和特殊钢材,至于其他生铁、碳钢,大可在生产制造和销售放开,政策上盯紧些,加以约束和引导也就是了。
兵部的有利支持,形势倒向工部,尤其是女帝发现,这件事上户部自己也不太积极。
原因其实也很简单,户部之所以反对,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反对而反对。症结在于工部此前就不是一个肥水衙门,自从沈云卿成精后,工部现在是个赚钱衙门。
而且不比户部是收税衙门,专干得罪人还吃力不讨好的事,背个贪官污吏的帽子,工部是往死里卖,照样有人买,而且还求着买,所以户部眼红。
每年二十四万石的铁产,工部自己截留六万石,还以成本价买走两三万,然后转手变成机械设备,卖给沈云卿,沈云卿再去变花样,到处搞生产销售,户部就没得到一份钱的好处。
可话说,这些不都是技术知识产权吗?人家好歹是吃的技术饭,呵呵,当下可不吃这一套,我定的规矩,本官说了算。喜欢陛下的CEO请大家收藏:(www.663d.com)陛下的CEO六六闪读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
到六六闪读(www.663d.com)
看剑来
“陛下,奴婢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嗯,但说无妨。”
“奴婢以为,冶铁多寡关键不在价钱,而在消耗,在于需求,只有需求,有消耗,才有贩卖。”
“具体怎么说?”
“朝廷严控铁器,本意是为预防叛乱,而今较于兵刃,火器威力胜之十倍,甚至百倍,且兵部、工部握有更为厉害火器,只要朝廷严防火器,兵刃之害可不足为虑。”
“言之有理,继续说。”
“因而以目前趋势,我朝日后效法乌兹曼国(阿拉伯),大量广造火器,岐军兵刃将无用武之地,因而火器才是今后关键。而制造火器不如兵刃简单,到目前为止,只有兵部、工部可造,因而只要严控火器,天下战力精锐便在朝廷手中。
而冶铁无论多寡,只要有消耗、有需求,便始终有其价,且如今冶铁掌控于朝廷手中,炼铁多少,铁价几何,仍由朝廷定价,既然林尚书提出扩大冶铁,必然是铁料不足所致。”
“你是说,工部冶铁仍不足用?”
“是的陛下,奴婢奉命密切关注孟津县多年,而工部留存的铁料,内司府是清楚地。过去六年间,工部留存的铁料多达三十余万斤,从户部转买铁料二十三万余斤,其中多数都用于制造机械。
而今后海郡王有售卖机械打算,因而只要开禁,工部消耗铁料将逐渐增加,铁价是会有所下降,但最终也会如食盐一样,降至一定价钱后,便不会再降,相反还会因为民间铁料与机械需求增加,而收入超过以往。
若能进一步降低铁料价格,用于制造火炮,便能广为制造用于战事。”
“嗯,此事有利有弊,朕需得从长计议。”
“陛下圣明。”
女帝略作思考,并未急于表态,转而再问林毅贤:
“林爱卿,如今冶铁比之五年前增加一倍,即便七王谋反时,全国冶铁也不过十六万石,如今年产二十四万石仍不足用,可否皆因工部制造机械所致?”
“回陛下,正是如此。工部所造机械所需生铁、熟铁、钢、铜甚多,即便年产二十四万但全部调拨工部,仍不足用。且已经严重影响工部制造进度。据臣估算,若按当前趋势,仅两年后,我工部便需生铁、熟铁、钢近五十万石,一旦工部机械向民间开禁,所需还将更大,还请陛下明鉴。”
这时桑劲川说:
“陛下,铁料关乎江山社稷,万万开不得呀。”
“铁料关乎社稷不假,但如今形势大变,朝廷国策也理应有所调整。”张祥争锋相对,遂即又言:“孟津成效陛下与百官有目共睹,只有广推孟津之法,我朝才能再谋中兴。而孟津之法关键在于工造匠术,在于冶铁。若不能兴盛冶铁,又何来孟津之法。
至于桑大人所虑铁器泛滥危及社稷,本官以为纯属危言耸听。去年征讨周照宁,南征腊婆,无论何处战场,我军依仗无不是火器开道,纵然兵刃搏杀在所难免,但火器威力胜于兵刃十倍却是有目共睹。
且据传,乌兹曼国如今兵卒所用火器极为普遍,动则摧铁如泥,极为骇人。我朝若能广而仿造,用于岐军,天下还有何人敢于造反。而且退一万步讲,能造火器者仅有兵部、工部,两部置于天子脚下,还能反了不成。”
技术在进步,时代在发展,铁器管制政策在宋朝时期就已出现明显松动。
因为宋朝之前,全国每年的冶铁能力不过数千吨甚至数百万吨。而到了宋朝,仅仅华北一地的冶铁能力就达十五万吨,管制根本不现实。
管制铁器,既是因为铁器比青铜器更先进,同时也是铁器早中期较少,一旦被地方武装大量使用,对朝廷危害无疑巨大,因为资源就那么点,不可能随便弄到手。
历史发展到宋朝时期,技术进步和人类社会发展,促使铁器大量普及,铁器价格下跌。
而同时期火器大量投入战争使用,火器威力和震慑力首次超过冷兵器,大量远程武器如弩车、床弩、单兵强弩、投石机械、铁甲重铠的普及,使得冷兵器作战效能降低,冷兵器危害有所减小,因此两宋时期铁器政策开始松动。
元朝时期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铁器控制达到令人发指地步,但也最终没能挡住元帝国的灭亡,因为任何政权的灭亡,都不会因为一件事,或一样物质而灭亡,灭亡一个政权的原因是复杂的。
要说一定是兵器泛滥能灭亡一个王朝,元朝最大的失败就是把中原变成了马场,全国各地到处养马,各路义军在马匹数量、质量与元军不相上下。
而马匹短时内是大量消耗品,无论是种群规模,饲养花费,都比单纯一种兵器的获取难度更大,无法用人命去换,而兵器,没有大可去抢,去挖矿,死些人而已。
但马场在元朝之前,那只能是塞外才有的基础设施,而元朝却将中原复地的良田大量变成草场养马。
明朝时期铁器控制比元朝大为削弱,但仍比两宋严格,因为两宋发展造就冶金技术与勘探技术飞升,算是留给明朝的技术遗产,这就导致铁器在民间大为普及。
而当时元帝国退出塞外,技术能力大量丧失,尤其是冶炼技术,到了明朝中期,蒙古甚至连冶炼都不会,其又开始过原始生活,严重缺乏铁器。
而明帝国铁器在国内的泛滥,一定程度上让民间更容易得到铁料,进而走私卖给蒙古与建州女真,因而明朝铁器政策是外紧内松,当然,实际情况是没卵用。
就像某无人机,说了是民用民用,可就是架不住购买渠道方便,物美价廉,然后满世界谁都在用,反正只要有钱。
至于清朝,早期还管,中后期根本管不了,一是官僚腐败,二是造反势头减弱,而人口迅速增加,民间对铁器需求旺盛,三是民间科学认知大幅倒退,技术衰败,导致民间冶炼技术太差,无法批量生产作战使用的兵器,对官军的武器质量和铠甲构不成威胁。
四是奴化教育洗脑,五是开国早期杀的太凶,志士死绝。
需知道,一个民族的血性是需要沉淀和传承的,也就是今天的氛围、环境。
一旦代表性的群体和环境被灭绝,再要恢复就很困难,需要一个极长的周期,还需要一些伟人、烈士,用鲜血铺路,因此清朝中后期至1840年,中原地区的内乱形势大为削弱。
当然,清廷掌控了火器和生产也很重要,一定程度上压制了民间,取得了绝对性的压倒优势。平三藩之乱,清军之所以能翻盘,一定程度上是仰赖较为先进的火器。
因此当社会需求发展到一定程度,既有的政策就会变成阻碍发展进步的枷锁。
眼下的症结恰在于此,技术发展到新的节点,需要政策的松绑与推动,拘泥于传统思维,无疑是裹足不前。
得到林毅贤、张祥二人有力答复,女帝看向桑劲川:
“桑爱卿曾为盐铁司郎中,熟稔盐铁事务,所虑也不无道理。但朕以为,工部所议更合朝廷现况。千年之前铁器尚无,青铜兵刃乃天下诸侯共器,而今铁器广为使用,却也不见历朝管禁铜器。
由此可见,若只要有更为厉害新式兵器出现,当下的兵器便不足为虑,桑爱卿,朕所议可否合乎道理。”
“呃……可陛下,铁器毕竟是当下制造兵器来源,若不加以控制,仍旧无可避免铁器泛滥带来的危害。”
话音未落,兵部侍郎陆争说:
“桑大人此言差矣,自海郡王献上镔铁之法后,我朝军械早已今非昔比,且民间绝无炼制可能,只此一点,民间兵器便不足为虑。
除此之外,兵部、工部所炼各种铁料,无不是精良宝铁,民间无工部、兵部匠术,也绝无炼制可能。既然民间无法炼制,而铁料需求旺盛,朝廷便应该重点严禁冶铁术、工造术流入民间,而不该限制冶铁数量,如此才是正道,请陛下明鉴。”
陆争无疑说到了关键,技术才是王道,任凭钢铁如何泛滥,但没有制造技术,也是白搭。
如今岐军陆续装备的钢材,都需要专业知识,配方用料,严密工艺工序,基础化工,民间根本不具备生产条件,哪怕是炼炉都无法制造,整个技术代差和知识认知太大,根本无法生产。
只要严格控制技术和特殊钢材,至于其他生铁、碳钢,大可在生产制造和销售放开,政策上盯紧些,加以约束和引导也就是了。
兵部的有利支持,形势倒向工部,尤其是女帝发现,这件事上户部自己也不太积极。
原因其实也很简单,户部之所以反对,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反对而反对。症结在于工部此前就不是一个肥水衙门,自从沈云卿成精后,工部现在是个赚钱衙门。
而且不比户部是收税衙门,专干得罪人还吃力不讨好的事,背个贪官污吏的帽子,工部是往死里卖,照样有人买,而且还求着买,所以户部眼红。
每年二十四万石的铁产,工部自己截留六万石,还以成本价买走两三万,然后转手变成机械设备,卖给沈云卿,沈云卿再去变花样,到处搞生产销售,户部就没得到一份钱的好处。
可话说,这些不都是技术知识产权吗?人家好歹是吃的技术饭,呵呵,当下可不吃这一套,我定的规矩,本官说了算。喜欢陛下的CEO请大家收藏:(www.663d.com)陛下的CEO六六闪读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
到六六闪读(www.663d.com)
看剑来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0/692/46246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0/692/462461.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