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闪读 > 历史军事 > 蜀汉之庄稼汉 > 第1277章 打草搂兔子

第1277章 打草搂兔子

推荐阅读:不是吧君子也防万界大强盗医路坦途都市逍遥天医穿越星际妻荣夫贵从八百开始崛起太古神尊万相之王我的公公叫康熙青葫剑仙





在原历史时间线上,白帝托孤之后,大汉丞相接手的是一个千疮百孔,财政已经破产的国家。为了解决财政问题,大汉丞相对古代的国家根本——耕织——进行了创造性的改革。不但独创了都江堰的护堰官,而且还设有锦官,专门管理蜀锦生产。可谓是“百室离房,机杼相和。”至于某只土鳖乱入之后,季汉虽然没了那么大的财政压力,但蜀锦的发展却是大大加快了。第一是因为纺织业的突飞勐进。冯土鳖亲手掀起的纺织工坊热潮,自然也是极大促进了蚕丝的发展。二嘛,自然是因为冯大司马当年为了开发越巂孙水河谷(即后世的四川第二大平原安宁河谷平原),搞出来的多季养蚕技术。所以方才冯大司马唏嘘说蜀锦再复盛况的时候,秦博要强行控制住自己,才没失礼翻了白眼。只是依眼下这种情况,大司马就算是说屎是香的,秦博也得附和一番。说不得为了证明这个观点,还得自己亲自尝一口。拿捏着校事府命门的冯大司马,对于校事府,就是有这么强的威慑力。可以说,当年伸手拉了一把几乎就要走投无路的校事府,这个时候,终于得到了丰厚的回报。除非吕壹秦博等人,当真是大吴深明大义赤胆忠心的忠臣,而且还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那种。他们会是那等忠义之士吗?如果他们是,冯大司马当初凭什么要拉他们一把?再说了,冯大司马只是让他们去整他们长久欲整而不可得的政敌,又不是让他们背叛孙权,他们应该高兴才是,对吧?冯大司马素来喜欢和小人打交道,不是没有理由的。因为他们识时务。比如说,眼前这个秦博就很识时务。听到冯大司马点评陆伯言,他的眼睛就是一亮,同时脸上堆起谄媚的笑容:“是是是,大司马所言甚是,是博愚昧,见识浅薄,幸得大司马指点,博错矣,博错矣!”冯大司马自然不可能把秦博的恭维放在眼里。就算日后被人知道了,他在这件事上是幕后黑手,那又咋样?我冯明文与陆伯言不共戴天!背盟?什么背盟?当初陆伯言决意偷袭荆州,写信故意麻痹外舅的时候,可不是这么说的。再近一点的,去年那一战,陆逊和司马懿堪称天衣无缝的配合,冯大司马可不相信那就是巧合。看到秦博这副模样,冯大司马目光一闪,故作平澹地问道:“如此说来,你这是应下了?”“博回去以后,一定把此事的利害跟陛下和吕校书说个明明白白。”“那我就当你是应下了。”冯大司马这才展颜一笑:“若是此事能成,改稻为桑,收购蚕丝一事,就算吴主不答应——”冯大司马拖长了声音,看到秦博侧耳倾听,他才继续说道,“我亦可让兴汉会私下里跟你们校事府做这个交易。”冯大司马点了点秦博,“甚至还可以通知校事府,指定你来主持这个交易。”“官方不让,我们私下买卖些蚕丝,总是可以的吧?”秦博听到这里,眼睛勐地瞪大了。冯大司马看到他这副表情,笑意扩大,再一次放缓了语气:“秦校事,你可别告诉我说,你们校事府在荆州,连个蚕丝都收不上来?”“可以可以!完全没有问题!”秦博似乎是怕冯大司马反悔一般,连忙连声回答。也不知这个可以,是私下里可以买卖蚕丝,还是可以收上来蚕丝,亦或者两者皆有之。大约是得到这个好消息,秦博又站了起来,搓了搓手,脸上泛起兴奋的红光,有些不好意思地问道:“大司马,这个蚕丝,呃,小人想问的是,呃,万一陛下当真不答应此事,却不知兴汉会要收多少份额的蚕丝?”“越多越好,”冯大司马拿起茶杯,吹了一口气,又抿了一口,看似漫不经心地说道,“你们能卖多少,我们就收多少。”秦博一听,顿时脱口而出地问道:“当真?!”冯大司马抬起眼皮,看了对方一眼。“啊!失言,失言,该打!”秦博举起手,打了自己一巴掌,“小人这是湖涂了。”然后这才小心地解释,“小人只是担心,若是一下子收上来太多蚕丝,会不会造成积压?”“这就不是你所要担心的,你只管收就是。”冯大司马摆了摆手,“就怕你收不上来。”说完这句话,他似是想起了什么,难得多解释了一句:“莫说是南郡以南,就算是整个荆州,甚至再加上江东,我也能吃得下。”秦博一听,暗自咋舌,心里对大司马的能力再提高了一个等级,只觉得当真是深不可测。而冯大司马则是若有所思地看了一眼秦博。就连经常与大汉打交道的秦博,现在看来,都对大汉的纺织业,缺少相当的想象力。而江东那边,估计就想象不出来。至于许昌那边,恐怕就更无法想象了。若不然,也不至于一个堂堂丞相长史投奔过去,除了一开始被拿来宣扬之外,后面竟是再无太多的消息。曹大将军一如历史上的那般,独专权势,行以骄奢,于王室不忠,于人道不直,没有丝毫变化。如此也好,越是这般,他们越是想象不出来,将来要面对的,是如何庞大的一只怪物。天下产马之地主要有三,凉、并、幽。而大汉在取得一个凉州之后,为什么就已经能组建起比魏国更加强大的骑军?那可都是用海量资源砸出来的。这些资源从哪来?在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同时,还对世家大族开刀,同时利用一切手段疯狂虹吸各方的资源。这个各方,不仅仅是魏吴两国。还有域外。比如说,花小五的马队,就一直往南翻越哀劳山,取得打磨望远镜用的水玉,以及林邑稻种。北方就更不用说了。现在草原上的马贼,都是先抢羊毛再抢其它——羊毛比牛羊还值钱,而且方便跑路。最主要的,是不伤及羊群,是个可持续发展的无本生意。至于西边,在张家重新打通西域以后,后世举世闻然的丝绸之路,商队往来就更是源源不断。丝绸、红糖、茶叶等,是这条路上最受欢迎的拳头产品。一块红糖砖,在西域可以换半块同等体积的黄金。如果再搭配上蜂蜜和茶砖一起卖的话,那就是翻倍。冯家小妾的小舅子(李同)虽然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把养蜂技术加以创新。但产量终究还是远远不够,能满足大汉京城顶尖权贵的日用就算是了不起了。所以大汉的蜂蜜运往西域,被某些不良商队用精美青瓷密封好,再在青瓷外面裹上漂亮的丝绸。然后配合强汉数百年来在西域深入骨髓的优势文化,大肆对蜂蜜加以宣传销售,美其名曰仙露水。西域诸国国主、酋长趋之若鹜,有时甚至比丝绸还受欢迎。至于红糖,别看荆州年年向大汉交付大批粗糖,但红糖这种战略物资,无论怎么样生产,那都是远远不够的。军用尚且不足,更别说民用。草原上最受欢迎的,则莫过于茶叶和烈酒。为了几块茶砖,一坛烈酒,有些草原上的套马汉子,甚至可以把家里的妻女一起打包卖了。所以茶叶流入西域的,亦是稀少。这么看下来,大汉运往西域的商品,供应量最多的,反而是丝绸类。只是丝绸锦缎这种东西吧,不但西域要,东边的魏吴两国也要,南中的头人族长,北方草原的族长部帅,全天下谁不抢着要?更别说大汉自己每年都要消耗大量的绸缎。虽然冯大司马十几前年就开始搞两季蚕,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三季乃至四季都已经出现。但蚕丝仍然是极为短缺。准确地说,大汉的纺织业一直都是处于原材料紧缺的状态——无论是蚕丝还是羊毛。所以凉州养马场的外来优秀马种,大部分就是用这些紧俏东西从西域换回来的。反正在冯大司马看来,除非是发生工业革命,让大汉的生产力发生质六六闪读 663d.com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25/25063/2472981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25/25063/24729815.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