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闪读 > 历史军事 > 蜀汉之庄稼汉 > 第1134章 可行性报告

第1134章 可行性报告

推荐阅读:不是吧君子也防万界大强盗医路坦途都市逍遥天医穿越星际妻荣夫贵从八百开始崛起太古神尊万相之王我的公公叫康熙青葫剑仙


        冯都护并不知道,裴潜打算借并州之事,对河东敲山震虎,为自己的儿子裴秀铺路。
或者说,裴潜是打算借刀杀人,借冯都护这把屠龙刀, 杀一杀河东的反对声音。
不过就算冯都护知道了裴潜的小心思,估计也不会太过在意。
站在主政一国的位置上,你不能指望底下都是纯粹的工具人。
他们是活生生的人,各自怀有小心思才是正常的。
只要大方向没有错,大事无碍,那就行了。
当然,冯都护眼中的大事无碍, 对于并州世家大族来说, 那可就是大事不妙。
“他们怎么不去抢?直接来抢不是更快!”
当郭配把消息传回太原时,顿时就掀起了轩然大波。
进入深冬以后,并州已经变得很冷了。
不过刺史府早有准备,今年兴汉会在并州开采出来的煤炭,大部分都是供应给了并州。
反正铁矿才开始挖,明年才会大量冶铁,兴汉会自己还用不了太多的煤。
太原城今年冻死的人,远比去年少。
目前报上来的,大约只有二十多, 不到三十人。
多是一些没有劳动能力,又无家可归的可怜人。
但凡有劳动能力的,早就被兴汉会高薪招工招走了。
毕竟真到走投无路的地步,单是工地包吃包住这一项,就足以让人奋不顾身地前去投靠。
至于大户人家,在这样的寒冬里, 连炉子都用上了。
不过里头烧的不是煤炭, 而是无烟精炭。
不但暖和, 没有太多的烟气。
只是也不知是不是炉子烧得太热,大屋子里已经有人开始脱了外袍:
“他们现在和抢有区别吗?他们现在就是在抢!”
说话的人也不知是热得还是气得,满面通红:
“在场的诸位,有一家说一家,有谁家的田产,是平白无故得来的?谁家的田产,有哪处是多余的?”
“那冯鬼王上下嘴一张一合,就要我们交出这么多的田产,天下哪有这么容易的事?”
“没错!若是朝廷不惜颜面, 硬要以权夺民田,吾看这是想要走新朝老路啊!那冯鬼王, 莫不是想要学王莽?”
“那季汉不是自诩按法行事么?冯鬼王这么做, 诸葛村夫知道不?”
……
屋内群情汹汹,人人气愤填胸,同时不断地瞟向坐在最上面的王晨与郭配。
王晨则是看向在场唯一面色从容的郭配, 问道:
“仲南, 你怎么看?”
郭配摇头笑道:
“冯都护好歹也是天下名士, 素有深谋远虑之称,又怎么可能会做此等有失人心的短视之事?”
听到这个话, 所有人不禁皆是侧目。
有人阴阳怪气地说道:
“那可不?郭家家大业大, 郭兄又去了一趟长安, 特意与河东裴家结成亲家,自然不是短视之徒……”
入你阿母的!
在场的大伙,人人都骂冯鬼王。
你倒好,冯都护冯都护叫得亲热,又是天下名士,又是深谋远虑,就差没叫人家大人了吧?
也不怪他们这般。
毕竟拿几家学堂,就想让大伙把数代积累下来的田产交出去,这简直是比割大腿肉还难受。
没有对郭配口出恶言,已经算是有涵养了。
更有心思重的,不禁在想着,郭家究竟在长安拿到了多少好处?
值得他在这种场合说冯鬼王的好话?
区区一个裴氏庶子,想来还没有这么大的价值。
说起亲家,太原的各家,哪一个不沾亲带故?
坐在那里的王晨,不照样与郭家结了亲?
王晨倒是沉得住气,没有像其他人那样激愤,只是看向郭配:
“仲南,今日你把大伙都叫过来,莫不成就是想要说这个事?”
“自然,不然还能有什么事?”郭配理所当然地说道,“这个事难道还不值得叫大伙一起过来商议吗?”
“够是够了,只是……”王晨看了一眼郭配,“仲南不觉得,朝廷的胃口,有些太大了吗?”
并州换了主人,要大伙表明忠心,不是不可以理解。
相反,这是合乎情理的事情。
比如说王家自己,上一代主要人物王允就是为大汉尽忠而死。
而到了王晨王凌这一代,则是顺应大势,为大魏出力。
现在有人打着复汉室的口号回来了,并州虽然是开城门而降,甚至当时还给支出不少钱粮,助汉军南下争关中。
但那是战时。
现在胜负已分。
胜利者入主并州,要重新分配利益,这是很正常的事情。
但你好歹也要讲个规则吧?
直接就想在所有人的大腿上割肉,不,这已经不是割肉了,而是想要锯掉大伙下半身。
这合理吗!
“郭家在太原可算得上是数一数二的大族,若是朝廷当真促成此事,郭家怕也逃不脱,仲南就没把大伙的难处跟朝廷提一提?”
听到王晨都这么说了,郭配也就不再卖关子,但见他胸有成竹地捋须一笑:
“吾又岂会是不知轻重之人?其实冯都护除了许诺学堂之外,还给了我一样东西。”
有性急的人听到这个话,差点就忍不住地要开骂:
“什么东西这般贵重?还能让吾等家家都要出田产?”
郭配闻言,也不生气,只是弯腰打开脚边的箱子,拿出早就准备好的东西放到案几上。
所有人定眼看去,不禁有些愕然。
“这是……衣物?”
王晨坐得最近,伸手过去,扒拉了一下,里头再没有其它东西。
确实只是一件衣物,而且是一件复衣。
这一回,连王晨都有些沉不住气了:
冯鬼王就是打算用这么一件衣物换大伙手里的田产?
虽然这件复衣似乎有些特别,很厚实,但再厚的复衣,它也只是一件衣物。
就算是金缕玉衣,也值不了那么多田产吧?
郭配也不着急解释,他嘿嘿地一笑,捏了捏案几上的厚复衣:
“诸位可知这件衣服里头缝有什么?”
有人气咻咻地说道:“就算里头缝满了金银,也换不了吾手里的田产!”
“着哇!”郭配一拍衣服,叫道,“里头缝的就是白银,能种出来的白银!”
“什么意思?”
郭配又弯腰,从脚底的箱子拿出一把撮白色绒毛,放到衣服上面。
王晨好奇地拿起来,举到眼前看了看,手指稍一用力,感觉有些丝滑:
“不像柳絮,也不是苇絮,这是什么?”
郭配失笑,拍了拍案几的复衣:“苇絮如何能做出这等厚实衣物?”
王晨眉头一挑:“所以这复衣里夹的竟是这等毛絮?”
“没错,这叫白叠子,产于西域,也有从身毒流入南蛮之地的,如同桑麻一般种植,可抽丝做成衣物,亦可做成复衣御寒。”
“若是做成普通衣物,可比麻衣好多了,穿着不但舒服,而且耐磨。”
“若是做成复衣御寒,”郭配说到这里,再拍了一下棉衣,“就是这般,厚实,暖和!”
所谓复衣,就是有衣里,内可装入填充物的衣服。
这个时代过冬的衣物,外袍基本都是复衣。
上等的是裘衣,即皮草。
孟堂君门客狗盗鸡鸣中的狗盗,就是偷的一件狐白裘。
而乡下那些土老财,家里可能连一件裘衣都没有,冬日里穿的是绵衣。
注意,是绵衣,不是棉衣。
绵衣用的是丝绵,来源就是蚕茧,故而称绵衣。
当然,自天降个冯郎君到大汉,用羊毛做出了毛料,给大汉百姓又增添了一种御寒衣物。
其价与上好的绵衣相差无几。
不过上面三样都不是苍头黔首所能消费得起的。
毕竟就算是工业时代,真正的羊毛衣物,价格也不算低。
所以下面还有最低等的御寒衣物,就是麻絮缊袍。
里头填充的是乱麻,或者王晨所说的苇絮。
孔门七十二贤之一,以孝闻名的闵子骞,就穿过这种衣服:
父取后妻,生二子,骞供养父母,孝敬无怠。后母嫉之,所生亲子,衣加绵絮,子骞与芦花絮衣。
这就是所谓“芦衣顺母”的来源。
乱麻也好,苇絮也罢,填充得再多,也是没甚用处。
该冻死的还是得冻死。
王晨听到郭配的话,下意识地抓紧案几上的厚实复衣,像是抓住了什么一样,心头突然怦怦跳动。
他仔细打量着这件复衣,又摸了摸布料:
“不错,不像是麻,也不像是丝,比丝差一些,但比麻要好得多。”
再捏捏衣服,“看起来恐怕比绵衣还要保暖一些,就是不知道作价几何?”
郭配微笑:“这白叠子,既能像桑麻一样种出来,其结出的絮花,又可以直接抽丝做成衣料,可比桑麻方便多了。”
“养羊织毛料我们不会,但在场的诸位,家里哪个没有地?只要种得多了,再贵,能贵哪里去?”
衣食住行,乃是百姓基本所需。
衣和食,为什么要排在前面?
就是因为这两样最为重要,必不可缺。
只要是事关天下百姓所必需的,都是一门富可敌国的大生意。
比如说盐。
在场的人,没一个是傻子。
傻子做不了大家族的代表。
偌大的屋子,一下子就安静了下来。
所有人都在努力地消化这个消息。
不说比绵衣保暖,只要它能像绵衣一样暖和就成。
比绵衣容易制作,成本更低,到时候谁还会穿绵衣?
不说那些乡下土财主,就说军中,将士御寒的衣服,主流仍是绵衣——用的是蚕茧下脚料做成的次等绵衣。
就算是在汉军中,能穿得起毛料做成的衣物,少说也要是领百人以上的中低层将校。
更别说它还能做成普通衣物,而且比麻衣要好。
既可代麻,又能替绵,可以想像,若是有了它,那将是一片多少广阔的前景?!
“咕咚!”
有人忍不住地咽了一口口水。
“咕咚……”
……
“兹事体大,岂能轻易下结论?”
王晨却是要清醒得多,他看向郭配:
“若当真如此,那冯都护又岂会轻易授与我等?更别说那兴汉会,又岂会视而不见?”
对啊,这事它不合理。
所有人的目光,皆是看向郭配。
郭配不慌不忙,第三次弯腰,从箱子里拿出一份十数页的本子,递给王晨:
“这是冯都护给的,请过目。”
王晨接过来,但见封面上写着:《论推广棉花种植的可行性报告》。
“棉花?”
“便是白叠子。”
    喜欢蜀汉之庄稼汉请大家收藏:(www.663d.com)蜀汉之庄稼汉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25/25063/2158577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25/25063/21585773.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